所属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电气工程
学科代码:0808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概况
电气工程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用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电气化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在需求牵引、内涵驱动和交叉学科的推动下,电气工程学科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电能产生、转换、传输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安全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信息技术日益向电气工程领域渗透,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与电气工程学科的交叉等。
我校电气工程学科2003年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2012年获批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学科联合申报的新能源汽车获批江苏省第二期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学科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华东、服务全国”的发展理念,将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在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科建有高水平的公共科研平台和学科特色研究平台,着力开拓电气工程学科的新领域,注重电气工程新理论和新 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秉承学校“博学、求是、明德”校训,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发展主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抓住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的契机,培养更多电气工程学科高水平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电气工程学科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如下:
(一)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二)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主持特种电机设计、特种电力传动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及并网系统、电工新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至少熟练掌握 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技术创新与管理工作。
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五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最长不超过六年。 博士研究生提前半年毕业,须在学校规定毕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1篇SCI检索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提前一年毕业,须在学校规定毕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2篇 SCI检索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其中至少1篇为SCI源刊2区(科研处认定)及以上学术论文。
2、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导师(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080800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方向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磁悬浮传动技术及电机非线性控制
2、新能源与新型高效电机理论及控制
3、现代交流调速及电力电子技术
4、新能源并网发电及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至少应修满10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满4学分。
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外国语;
2、基础理论课程:泛函分析理论及应用、数学模型及应用、随机微分方程、随机过程理论、有限元法与应用、小波与分形
3、专业学位课程:电机及驱动控制理论;
4、专业选修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电气传动非线性控制及应用、磁悬浮无轴承电机理论、电动车辆电驱动理论与设计、新能源发电原理及控制。
实践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的学术活动和必修环节采取学分制,称为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不得通用,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 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
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后必须形成完整的学术报告。在学期间应参加15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学术活动由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国际会议或全国 性高层次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可视同其学术活动环节合格,需提供相关影像和学术论文资料, 具体要求由学科和导师确定。
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 博士研究生要求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阅读,以培养研究生钻研学术文献的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外文文献阅读于学位论文开题前由学科组织专家小组统一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3、学术研讨汇报(1 学分/次)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方向范围内公开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专题研讨汇报,博士研究生不得少于2次,具体由方向带头人和导师共同组织。
4、实践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协助导师对硕士研究生授课,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授课3-4节,导师听课并负责考核,不计学分。
5、博士生学科综合考核(≥2学分) 学科综合考核是博士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主要评估博士生的学术道德、理论基础知识和学术科研能力等。
学科综合考核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二学期结束前开展进行,原则上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如期参加,有不可抗拒等原因不能参加者,最多允许推迟半年进行(需提前申请备案)。学科综合考核由学科(学院)统一组织,考核形式含学科综合水平笔试和专家面试。学科成立综合面试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面试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 过三种,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少于实际考核人数的15%。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学科(学院)根据 具体情况建议学生择期重新考核或退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核机会,第一次考核未通过者允许择期另行考核(两次考核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的、系统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能力。
1、论文开题
开题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 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体开题,由学科(学院)统一组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本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 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两年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2、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和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论文要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论正确、英文摘要词意准确,论文要求5-10万字。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为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制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切实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电气学院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
其他要求
详见《江苏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
上文所述就是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苏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07
2025.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MTI翻译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标准学制为2年;0551 翻译研究方向:1、英语笔译;2、日语笔译;重视实践环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07
2025.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3年,0502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1、外国文学;2、翻译学;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课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二外(日语)、外国文学导论、语言学导论、翻译学导论、二外(英语)、日本文学批评、日语语言学导论、翻译学导论等。
07
2025.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为3年;0501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1、文艺学;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中国古典文献学;4、中国古代文学;5、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文艺学研究方法与热点、文学研究方法与热点、语言文献学研究方法与热点等。
07
2025.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0453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课程:汉语语言学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中华文化与传播、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