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培养目标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1、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及活性成分筛选
本方向主要是通过化学手段,采用现代色谱、光谱技术及新型分离技术,对中药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并结合中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实验方法筛选、追踪活性物质,阐明构效关系,探明中药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中药活性物质的分离、结构确证为中药材鉴定、药效研究、炮制研究、提取工艺的确定、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关键依据。
2、中医方剂化学研究
本方向是在继承经典方剂合理内涵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方剂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本方向将中医药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究内容包括方剂配伍理论、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剂型及质量评价等。此方向的研究有利于科学阐释中医药理论尤其是方剂理论,对发掘、整理和提高我国中医方剂学具有重要意义。 3、中药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分析研究
本方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手段,结合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以中药中的活性成分为分析对象,研究中药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测定及结构解析,并开展中药指纹图谱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为中药提供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手段,以实现中药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和可控。
4、中药体内过程分析研究
本方向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为指导,把中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中药活性成分进入体内的代谢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检测、定量和分类,明确中药进入人体后转变成什么成分发挥作用,如何转变的,追寻中药提取物的原型“关联”成分(群),揭示中药成分结构-代谢-活性的相关性。中药的体内过程研究,对于证实传统中药的疗效,阐明中药药效作用机理和效应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临床中药的安全和有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中药鉴定与资源研究
本方向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中药制剂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本方向以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为基础,开展中药有效部位(成分)新剂型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发展新的药用辅料,以改善药物溶解及吸收特性,完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7、中药炮制现代研究
本方向以中药炮制传统理论为基础,采用化学成分分离、分析技术及其他学科相关分析测试技术,结合药理学、毒理学实验研究结果,对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炮制文献整理与经验总结、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的研究等。
8、中药药理与毒理学研究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重点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等。
9、中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本方向紧密跟踪中医药健康产品市场热点和国家新药政策导向,重点加大对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用药研究力度,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从应用生物技术,提高测试分析方法和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进行中药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
10、药事管理研究
本方向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与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结合药学专业理论和知识,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门及其科学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尤其是对中药产业各环节的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医药经济与管理、药物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