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生学位介绍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历史学学科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是为了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而特设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本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方向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掌握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性人才。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学风严谨;能系统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至少熟悉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文物行政部门的工作,并且可以从事新闻出版、旅游规划、城市规划、文物保护、文物鉴定、中外文化交流和海关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考古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本技能,了解考古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2、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3、熟悉田野考古工作,掌握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后期整理的工作流程,实践能力扎实,能从事田野考古发掘的具体工作。

4、熟悉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部门展览设计、陈列、藏品保管和维护等各项工作,能独立从事文物修复、文物科技保护等基础工作。

5、熟悉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各项工作流程,能从事相关具体工作。

研究方向

1、博物馆学:采用多学科方法,主要开展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博物馆与社会关系、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专门博物馆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博物馆基本理论与方法,围绕博物馆运营与管理等,本方向还包括博物馆展览设计、博物馆管理以及文物修复与科技保护等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2、文化遗产学:基于文化遗产的本体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方法,就文化遗产概念、学科体系、遗产规划与保护、法律与规范、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开展综合研究,探讨文化遗产学科、文化遗产与社会关系等问题。

3、中国考古: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1)新石器考古与文明起源: 结合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各类遗存,研究先民生计模式与行为的变迁、社会组织的演变,探讨农业起源、国家及文明起源的路径与文化发展的规律。

2)夏商周考古与青铜器研究:依托考古学材料与出土文献、历史文献材料综合研究夏商周时期考古学分期与年代、城市、墓葬、房址等遗迹和青铜器、陶器、玉器及石器、蚌器等遗存,综合分析该时期早期国家特点以及等级制度、礼乐制度、国家关系等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探讨该时期族群流动与文化互动与融合模式,以及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模式。

3)汉唐宋元考古: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研究汉唐宋辽金元城市、陵墓、手工业遗存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探讨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思想观念以及与世界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

4)科技考古:在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基础上,以物理、化学、生物、地质、信息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古代人类遗存,多学科、全方位地解析古代人类行为与社会组织。

5)文物修复与保护:采取多学科方法,依托物理、化学等分析手段和原理,按照文物修复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复原考古遗址出土、博物馆库房所藏可移动文物,使文物价值得以更长续的维持和保存。

6)文物鉴赏:依托考古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背景,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法,主要针对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书画、陶瓷、印章等以及中国现当代艺术品等鉴定对象,开展科学鉴定、实施科学保护并针对艺术品市场化提出恰当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课程设置

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博物馆与文化遗产、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公众考古学、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文件选读、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古代文明起源研究、出土文献研读、简帛学、文物学、科技考古、敦煌古代考古艺术、中国古代王器、中国古代陶瓷、陶器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青铜器、博物馆展览设计、博物馆学、批判遗产研究、中国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史、博物馆学等。

就业前景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高等院校、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行政事业单位,能在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及行政管理、文物鉴定与研究工作;亦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或海外留学继续深造。

 

文物与博物馆在职研究生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