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06-09|2368

所属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学科名称:地理学

学科代码:0705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学一级学科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及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设置为本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共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平台,以及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研究中心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南京真实性检验站,并在中央财政和省部共建学校机制下,建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实验室、GIS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形成了以“3S”技术和数值模拟为手段,以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地理过程建模与环境遥感、资源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为重点的特色研究方向,并于2005年获得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被增列为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基本理论,具有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突出地理与气象融合交叉特色,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土、气象、环保、林业、农业、海洋等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070500 地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向

1、自然地理学

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人文地理学

4、地理环境遥感

5、环境与灾害地理学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课程设置及学分

1、 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设置

(1)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英语,2学分。

科技写作,1个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考虑今后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3)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3、具体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PETS-5、科技写作;

(2)专业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当代地理信息理论与方法、遥感地学分析;

(3)限选课程: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学术前沿讲座;

(4)专业选修课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地理学的数学方法、地表过程与模拟、GIS与气象应用、空间数据挖掘、灾害遥感(全英文授课)、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地学学术论文写作、人文素养选修课;

(5)实践环节:学术报告、实践活动。

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采取指导教师个人指导与学科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提倡与相关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研究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支持鼓励研究生从事探索性研究。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以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三年内限3次申请。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途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由院党政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导师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延期或淘汰。具体考核内容和办法如下:

1、思想政治考核:由党总支负责组织评定。

2、学业成绩考核:检查研究生入学以来执行培养计划的情况,是否满足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及学分要求;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是否完成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3门。

3、综合水平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考试和专业外语考试。

4、科研能力考核:着重考核研究生是否具备按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能力。

未通过考核者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实践环节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应不少于16学时,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应不少于32学时,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实践完成后撰写1篇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选题方向原则上为本《培养方案》所列五个研究方向之一。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学位论文写作和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评阅、盲审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学位论文方可送专家评阅或盲审,学位论文评阅或盲审程序和要求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关规定执行。预答辩和论文评阅(或盲审)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和要求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4、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食品药品安全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