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 2024-11-27|143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学科代码:085401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与通信产品已深入工业、国防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且使得世界科技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热点学科之一,不仅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而且有极强的应用背景。本专业密切结合上海海事大学的港口、航运行业特色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优势,以当前电子与通信信息核心技术研究与建设为专业应用背景,开展港口航运智能信息处理与水下机器人,船舶通信、无线传感网络、港口无线通信与测控技术、导航与 图象处理、交通安全、电子与通信产品开发、生物信号处理技术及在海员特定群体中的特色研究等。本专业设有应用电子研究所、通信与测控工程技术研究所、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图像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等研究性科研基地。

本专业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讲师4名。具备博士学位人员19名,包括上海市“曙光学者”1名、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1名。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上海市科委、交通部科技专项课题、上海市教委科技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近80余项,科研经费接近2000余万,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500余万;近五年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审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软件著作权1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SCI,EI 论文150余篇, 被同行他引近500篇次。

本专业拥有两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设有多个实习基地,并聘请企事业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并在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专业实践和双导师负责制过程中形成了具体细致的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

培养目标

1、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 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面向华东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及航运、物流、海洋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

2、面向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优势以及港航物流等企事业单位对掌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结合海事、海洋领域的各类需求,培养掌握电子产品开发、导航与图象处理、交通安全、海事智能信息感知、卫星通信导航与智能助航信息融合处理、新型海洋物联网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系统状态监测与预测、模式识别、智能信息融合、生物信息及智能感知、智能感知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能够在该领域某一方向具有一定独立担负工程规划、设计、实施、研究、开发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方向

1、海洋物联网与遥感成像

主要研究新一代海事星-地通信网络协同与智能导助航、新型海洋物联网、航运安及全智能交通等关键技术,涉及海事智能信息感知及卫星通信导航与智能助航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是当今E-航海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重点研究面向海洋的新型分布式网络、自组织网络、全IP网络、网络融合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宽带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及海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与可靠性,以及开展电子海图系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SAR图像处理、红外图像处理与目标识别、复合海缆在线监测系统等科研工作等科研工作。

2、智能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

主要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系统状态监测与预测、模式识别、智能信息融合、生物信息及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涉及:仿生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脑机接口及脑电信号处理与分析、生物芯片基因 表达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感知数据处理、视听觉及脑电信号的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以及交通安全中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等研究。该方向的研究结合海事、海洋领域的各类需求,为海事信息系统发展、海洋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6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基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9学分。

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工程伦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学术英语、综合英语;

2、基础学位课程:模式识别、学科研究前沿(必选)、矩阵分析与应用、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3、专业学位课程:论文写作指导(必修)、现代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及应用、自动驾驶与车用通信技术;

4、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通信理论、天线理论与工程设计、现代移动通信理论与实践、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科研和学位论文要求

1、科研要求: 各一级学科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的要求。

2、学位论文要求: 开题报告: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由学科组织,包括资格审核等,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 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末,由学科具体组织,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 预答辩、答辩:第四学期,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

该专业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12个月,并完成培养计划中其他必修环节的全部内容,方可进入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修满规定学分, 符合《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成果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本人申请,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本专业硕士学位。

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教学实践:参加教学实践(助教),培养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独立工作和组织能力,使他们了解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初步体验、掌握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

2、科研实践:参加科研实践。把培养研究生和完成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3、见习和实习: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实习,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该专业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12个月。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锻炼他们能够在该领域某一方向具有一定独立担负工程规划、设计、实施、研究、开发和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期间实行“双导师制”,见习/实习 工作由学校教师或企业中经过学校聘任的资深技术人员或业务主管负责指导,由学校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并在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实践结束后,基于教学环节中的“论文写作指导(必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写工程报告、设计方案和实验实践记录等方面的能力,完成实习报告,由实践活动所在企业(单位)就研究生实践学习情况给出鉴定,将实践报告交导师审核,签字通过后,交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考核,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考 核合格,实践记学分。

4、学术活动:参加并开展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报告、讨论班、作专题报告等形式。学院和电子工程系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作研究报告,同时尽力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期间,提供 研究生参加1-2次学术会议,目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学术思想,使他们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上文所述就是上海海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上海海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免费领取】国内、国际各大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位招生简章信息

免费领取 :
推荐学校 :
推荐专业 :
当前学历 :
学生姓名 :
联系方式 :
相关文章推荐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5402 通信工程研究方向:1、海事无线通信网络与海洋物联网;2、海洋智能测控与图像处理;专业课程:现代通信理论、机器视觉及应用、模式识别、现代信号处理、天线理论与工程设计、自动驾驶与车用通信技术、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方向:1、海洋物联网与遥感成像;2、智能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现代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及应用、自动驾驶与车用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理论、天线理论与工程设计、现代移动通信理论与实践、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介绍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三个领域,着力提升我国港航物流信息化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为国家大型港口、航运、物流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及智慧化技术支撑。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1、港航分布式计算与传感器网络;2、智能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3、脑机智能计算与应用;4、机器人运动智能控制与计算机视觉问答;5、面向智慧航运机器学习与图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