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05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学科聚焦学科前沿,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载运工具材料与激光加工、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强度与断裂、先进生物医用材料、材料轻量化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着力成为服务轨道交通大行业和江西新材料大产业的创新高地。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井冈学者”和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等一批严谨治学、学术造诣较高的优秀导师。近年来,学科导师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铁集团重点研发课题、江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达15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作为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依托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南昌市载运工具先进材料与增材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学科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
1、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New technology for polymer material processing)
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新技术,探索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流体辅助注塑成型等工艺的成型机理,研发新装备。
2、载运工具材料与激光加工(Transportation materials and laser processing)
主要研究载运工具高性能金属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成型过程,揭示粉末冶金、激光增材、稀土改性、液态成型、激光填料焊接等工艺的成型机理,探索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和服役损伤机制。
3、材料表面工程(Material surface engineering)
主要研究车辆关键部件、重要机械装备等零件的摩擦学性能,探索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及润滑机理,揭示新型润滑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4、材料强度与断裂(Materi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主要研究材料设计和材料强韧化,分析材料强度、材料成分、材料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探索材料疲劳行为和力学性能等服役行为,揭示材料强化机理。
5、先进生物医用材料(Advanced biomedical materials)
主要研究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生物材料、结构与功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探索复合材料在仿生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细菌纤维素支架材料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6、材料轻量化技术(Material Lightweight Technology)
主要研究轨道机车车辆等重要工程零件材料轻量化,探索轻金属、高分子材料、高熵合金及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成型加工,揭示合金强化、自冲铆接技术和非均质材料焊接等成形机理。
培养目标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现代实验方法,具有独立开展新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成型、结构表征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考核,并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进行学位论文相关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方式实行导师或导师组制度。从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为起点,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为终点计算,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学习年限
1、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2、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半年或一年提前毕业。
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学分的基本要求是:总学分不少于4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学位论文16学分。(说明:如无特殊要求,请按学校统一描述。)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英语;
2、学科基础课程: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复合材料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冶金学、纳米材料、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加工、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3、学科前沿课程:材料科学进展与前沿;
4、公共选修课程:知识产权、矩阵理论及应用、应用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二外语(日、法、德、韩)、美术鉴赏、运动营养与健康、音乐鉴赏、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创新创业与自我管理、专利与文献检索、国学、体育训练综合;
5、专业选修课程:科技写作、板料连接技术、高聚物流变学及其应用、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先进功能材料、材料与化工安全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失效分析与寿命评估、新材料焊接、材料强度与疲劳断裂(含晶体缺陷)、材料特种加工技术、表面工程学、凝固原理、生物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粉末冶金原理、增材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材料摩擦学与润滑、高熵合金导论、金属半固态成形、材料强韧化技术、塑性加工理论、焊接冶金学、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现代高分子物理学。
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2 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 6 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1 次以上。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以及参加访问讲学等。每次应填写“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考核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汇总各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填写本人参加学术报告活动汇总表,交导师审核后,由导师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2、开题报告(2 学分)
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应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至少应该早于学位论文评阅前一年完成。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要研究?
重点论述论文创新点,阐述选题背景意义;客观归纳前人对该选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研究现状不足,提出创新性论点。
(2)研究什么问题?
学位论文题目要具体,明确回答论文力求研究的问题,详细说明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
(3)怎样开展研究?
阐述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等内容。技术方案主要指研究思路(步骤),重点描述研究重点和难点的技术方案,包括理论、方法、技术路线等。
(4)预期目标是什么?
研究想达到的目标及预期成果,甚至包括具体的技术指标、推广应用价值等。
学位论文
1、中期考核是对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保障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学院组建研究生论文中期考核工作小组,全面考核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专业技能等情况。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也可与论文开题工作合并进行。从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到答辩的时间至少有半年。
2、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查重检测、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从学位论文开题到答辩的准备时间,不得少于1年,开题报告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
研究生至少要在提交论文送审前的1个月参加学科组织的预答辩,根据预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能送审论文。预答辩未通过者,不予送审,延期半年后再次预答辩。
论文格式必须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论文内容完整。论文须通过学校查重检测后,且经老师同意后方可送审。送审论文须经2位同行专家评审通过,并按专家送审意见修改完成后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需由不少于5名高级职称专家构成,其中答辩委员会主席须由校外同行专家担任,答辩通过后提交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术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按注册就读的一级学科名称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时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CSCD、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含网络版)为准,“华东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导师和研究生共同负责学术论文的发表并承担相关责任;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或申请发明专利1项(有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
3、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署名华东交通大学,有证书)1项,可等同于在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4、以毕业论文相关的三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并获得省级以上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三);国家级奖励(排名前五);
5、参编科技出版物(五万字及以上);
6、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并颁布实施(研究生署名,且华东交通大学署名单位)。
其他规定
1、硕士英语实行免修制度。申请免修条件如下:
(1)TOEFL成绩85分以上;
(2)IELTS成绩6.5分以上;
(3)GRE成绩320以上(新);
(4)国家英语六级CET6考试500分以上;
(5)本科或硕士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2、本方案解释权归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制度为准。
上文所述就是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5402 通信工程研究方向:1、海事无线通信网络与海洋物联网;2、海洋智能测控与图像处理;专业课程:现代通信理论、机器视觉及应用、模式识别、现代信号处理、天线理论与工程设计、自动驾驶与车用通信技术、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方向:1、海洋物联网与遥感成像;2、智能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现代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及应用、自动驾驶与车用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理论、天线理论与工程设计、现代移动通信理论与实践、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三个领域,着力提升我国港航物流信息化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为国家大型港口、航运、物流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及智慧化技术支撑。
27
2024.11
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1、港航分布式计算与传感器网络;2、智能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3、脑机智能计算与应用;4、机器人运动智能控制与计算机视觉问答;5、面向智慧航运机器学习与图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