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医学院
培养类别:硕士、博士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学科代码:1002
标准学制
硕士: 3 年;博士(含硕博连读博士阶段): 4 年;本直博 5 年。
学分要求
1、硕士:总学分≥ 2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6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6 学分;
2、普通博士:总学分≥ 2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3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9 学分;
3、硕博连读/本直博:总学分≥ 29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20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9 学分。
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艰苦奋斗、止于至善的良好道德品质;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且身心健康。
2、学术能力要求
学术型临床医学硕士应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比较熟悉临床医学的历史和现状没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具有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的能力。
学术型临床医学博士应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只是,熟悉临床医学的历史和现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
3、学术诚信要求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应具有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遵守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规范;遵守动物实验、实验室安全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指南、法规、法律等。
临床医学博士生应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或共同完成临床医学某一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具有根据本专业的临床实际(如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过程等)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独立选取课题方向的能力;具有在综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假说,设计科研方案,执行科研计划的能力;具有通过规范的研究验证得出科学结论,总结科研成果,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应具备对临床医学前沿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的能力。能根据已有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批判性评价,进而提取正确有用信息以指导今后研究;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论著及学位论文;能熟练掌握并能正确应用医学常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
内科学(100201);儿科学(100202);神经病学(100204);急诊医学(100218);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
外科学(100210);妇产科学(100211);眼科学(100212);耳鼻咽喉科学(100213);
肿瘤学(1002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麻醉学(100217);运动医学(100216);老年医学(100203);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4);临床护理学(1002Z1)。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生英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2、必修课程: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指导、生物医学论文及英文论文写作、医学伦理学、临床研究方法、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
3、选修课程:产科学进展、临床检验诊断学进展、急诊医学进展、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进展、麻醉学进展、皮肤病与性病学进展、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进展、内科学进展、肿瘤学进展、断层影像解剖学、嗓音医学及嗓音医学科研新进展、放射肿瘤学进展、眼科学进展、外科学进展、医学微生态学、妇科学进展、生殖医学进展、血液病学进展、分子病理学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高级人体解剖与病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高级免疫学、高级药理学、神经科学进展、分子肿瘤学、高级英文经典文献阅读、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概论、高级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及生物安全、高级护理科研、高级护理实践。
课程学习其他要求
1、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已修读的课程在博士阶段可免修,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
2、英文授课的国际学生必修汉语课程2学分和中国概况2学分,中文授课的国际学生必修汉语课程4学分和中国概况2学分。具体要求详见选课通知。
3、港澳台研究生的政治课学分可以学校开设的国情类课程学分替代。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1、学术规范教育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自主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
考核时间:一年级秋季学期选课前。考核方式:登录研究生系统,通过学术规范问卷测试。
2、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至少阅读60篇专业相关文献;博士研究生至少阅读90篇专业相关文献,硕博连读生含硕士阶段,至少阅读120篇专业相关文献。
二年级春季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方式:提交阅读报告,导师评定,学院备案。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具体要求详见每年通知。
未完成开题报告者不得进行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学位论文答辩以及申请学位等相关操作。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后申请重新开题。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当邀请所涉其他学科的专家参加。学位论文一经开题不得随意换题,有重大变动确需换题的,应经导师(组)书面同意后重新进行开题。
开题时间:一般不晚于二年级秋季学期末。报告形式: PPT报告。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指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之后,以书面考查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研究生知识技能、科研能力和研究进展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宜继续攻读的阶段性考核环节。具体要求详见每年通知。
考核时间:开题报告完成一般6个月后可进行中期考核,一般不晚于二年级春季学期末完成。
报告形式: PPT报告、答辩、书面考察。
5、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研究生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方式汇报文献积累或研究进展情况,并填写《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评定表》。
二年级(硕)、三年级(博)春季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方式:提交评定表,导师评定,学院审核。
6、学术讲座
听取国内外专家举办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并写小结。博士生至少80场(含线上),硕博连读生含硕士生阶段,计4学分。硕士生至少40场(含线上),计2学分。三年级(硕)、四年级(博)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考核方式:提交讲座记录(学术部初审)及《厦门大学医学院学术报告登记表》,学院审核。
7、教学实践
博士生应担任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助理并完成一定的助教工作量。鼓励硕士参加教学实践,不做硬性规定。
三年级(硕)、四年级(博)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方式:提交《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书》,指导老师评定,学院审核。
8、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学生结合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挂职锻炼、企业实训实践、科技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学业竞赛、行业竞赛等实践活动。
详见《厦门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必修环节管理办法》。需填写《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书》。博士不做要求。三年级(硕)、四年级(博)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社会实践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活动报告书、单位实践评语和实践报告,经团委考查成绩合格、活动时间在2周及以上的,可获1学分。
创新实践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活动报告书、获奖证书和实践报告,经团委考查成绩合格,可获1学分。
9、学术交流
硕士生至少应在学科或学院(系)的范围内公开做一次学术(读书)报告。
博士生应至少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墙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年级(硕)、四年级(博)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
考核方式:提交《厦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评定表》,学院审核。
10、临床实习实践
建议博士生依据科研方向进行6-9个月的临床实习,硕士生依据科研方向进行3-6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由医院教学部评定,学院审核。
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到申请论文答辩)原则上不少于1年,硕士生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到申请论文答辩)一般不少于6个月。研究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全部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学分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论文必需进行预答辩,预答辩应在所属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预答辩通过后才能安排论文送审。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临床医学学科前沿领域或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所选课题必须立足于国际前沿或者具有应用前景,应能解决医学领域的理论或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系统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并有理论上的论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讨论充分,分析严谨。对结论应做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并要加附注。论文要求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同时,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达到了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的水平。
上文所述就是厦门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得授予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125200 公共管理MPA研究方向涵盖行政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土地评估与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改革;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险与精算、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 学科注重对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对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批判吸收和运用,在研究方法上倡导实地研究。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学校管理专题研究、教育经济与财政专题研究、校长学专题研究。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当代中国政府的职能与能力问题,研究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以及行政文化研究。120401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政治学理论研究、管理学理论研究、行政学说史、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区治理研究、公务员行政能力开发与训练、公务员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