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赣南师范大学| 2022-03-01|13278

学科简介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从功用、关系和人类生存三个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社会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社会影响力举足轻重,体现了国家软实力,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

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

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

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

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

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这将是未来五到十年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新闻传播学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扎实科研能力,通晓至少一门外语,能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和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从事新闻传播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影视、广告、出版等方面工作。

学科方向

本学科共有三个专业方向: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

学科方向1:050301  新闻学(Journalism)。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profession)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本方向主要研究新闻史、新闻业务和新闻语用等领域,目前已在苏区新闻史、赣闽粤抗战新闻史、地方媒体新闻业务和新闻语用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学科方向2:050302 传播学(Communication)。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本方向主要研究文化传播、教育传播等领域,目前已在红色文化传播、客家文化传播、教育传播技术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学科方向3:050303 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Broadcastin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史论、影视文化及数字传播技术等领域,目前已在苏区广播史、当代影视文化以及新闻无人机技术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学制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3年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生英语、文献翻译与写作

学科基础课: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专业基础课: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理论研究、媒介与政治、新闻传播研究前沿

选修课程:新闻理论专题研究、教育传播学、广播影视艺术传播专题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专题研究、传媒经济专题研究、大众传播专题研究、中外新闻传播思想专题研究、广播电视与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专题、公共关系专题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媒介伦理与法规专题研究、中国文学专题研究

必修环节

(一)开题报告(3学分)

(1)硕士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前,必须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国内外经典文献目录,从中选择至少40篇重要文献进行阅读,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1篇(1学分)。

(2)研究生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撰写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经开题报告会后,由学科导师组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2学分)。

(二)实践环节(2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承担“助教”等教学实践工作,教学实践工作内容为协助教师讲授本科生课程的部分章节、辅导一门课程、指导实验、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少于60学时,由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师进行考核。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等工作结合起来,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要求见《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暂行实施办法》)。

(三)学术活动环节(2学分)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在学校做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不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讲座)等学术活动10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学术活动环节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

(四)学位英语考试(1学分)

学校统一组织非英语专业的学位英语考试,考试合格方可申请学位。

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或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学院应重视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课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几个环节,并制订具体的时间安排。对预答辩过程中表现出选题及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必须推迟论文答辩时间。

(二)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与本专业和学科相符的学术性论文,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具体格式要求参见《赣南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修订)》。

(三)新闻传播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结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正文的篇幅在文科3万字以上,理科2万字以上,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四)学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根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硕士研究生入学第二学年结束以前,研究生按照各学科专业指定杂志格式要求撰写一篇4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学校组织专家统一进行评审;或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至论文答辩前,有1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学术期刊发表(人文社科必须是核心、CSSCI、SSCI检索刊物,理工科必须是核心、SCI或EI检索刊物),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须为赣南师范大学。考核认定不合格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六)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了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后,按照《赣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应采取论文公开答辩形式。对硕士学位论文按学校规定进行匿名外校送审,抽检和评优。

以上就是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赣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免费领取】国内、国际各大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位招生简章信息

免费领取 :
推荐学校 :
推荐专业 :
当前学历 :
学生姓名 :
联系方式 :
相关文章推荐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程:高等内燃机原理、流体机械内部涡激振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多相反应流体动力学、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气液燃烧理论与工程应用。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200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方向:1、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2、泵与泵站工程及系统节能技术;3、热力机械燃烧与能源利用;4、流体机械及工程中的多相流及复杂流动;5、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排放控制;6、化工过程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

08

2024.11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三年。085502 车辆工程研究方向: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2、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4、车辆 NVH 控制及安全技术;5、现代汽车轮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