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扬州大学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扬州大学| 2024-11-25|238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现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4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52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积淀深厚,名家大师辈出。《哲学课程群》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群,《中国现代史》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历史学、档案学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哲学专业是校特色专业。中国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省优势学科参建单位。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教学(历史)、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060200 中国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扬州学派与中国学术史(专门史)四个研究方向,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参建学科,校“十三五”重点学科,设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有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扬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简介

0602L4 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人,硕士学位1人。设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明清史和中国古代学术史等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研究方向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为研究重点,根据该时期社会发展、历史变革的特点,特别重视区域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明清史研究方向以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区域文化为研究重点,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古代学术史则以中国古代经学史、地方学术史等为研究重点。近年来,学科成员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汉学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明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经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拥抱文明——十六国北朝改革的启示》、《六朝江东世族家风家学研究》、《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六朝家族》、《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汉光武帝刘秀评传》、《扬州学派的经学研究》、《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等学术专著;目前承担“后汉书稽疑”、 “汉晋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革”、“清代扬州学派与扬州地方史研究”、“中古江淮士人流动与文化交流”、“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点校”、“扬州学派经学研究”、“六朝家族文化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本学科科研成果多次获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教育厅等优秀成果奖。

学位点带头人

王永平,男,1962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中古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广陵书社,2010年)等学术专著;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汉学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有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华读书报》、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或全文转载、或主要论点摘要,具有较好的社会反响。以上成果多次获得各种学术奖励,其中论文《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专著《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

指导教师

曹金华,男,江苏丰县大沙河镇双庙村人,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75年7月毕业于丰县梁寨高级中学,1978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2年7月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分配到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时称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工作。1983年进修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师从已故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1988年任讲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1989年至1990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1992年被评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96年任副教授,1998年任历史系副主任。2000年至2001年在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访学,以优异成绩结业。2004年晋升为教授,研究生导师。二十多年来,本人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开设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社会风俗史》、《秦汉史研究专题》等课程,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在《江海学刊》、《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汉文帝置经博士考》、《试论东汉的“迁都”思潮及其影响》、《试论东汉的非抑商政策》、《刘秀“度田”史实考论》、《论东汉前期的“诸王之乱”》、《从“三楚”沿革看秦汉宿迁地区的文化意蕴》等多篇论文,获省、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汉光武帝刘秀评传》、《吴地民风演变》2部,参编《中国古代通史》、《中国古代通史争鸣综录》、《中国古代通史图表》、《中国大运河史》、《孙吴文化》、《盐商与扬州》、《江苏通史》(秦汉卷)等著作8部。其中《汉光武帝刘秀评传》、《中国大运河史》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所主持并独立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汉书稽疑》(约120万字)历经十年,也将于明年付梓出版。

李文才,男,1969年生,江苏东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1998年先后就读于扬州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于河北大学破格晋升教授,2004年7月引进到扬州大学工作。先后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文史》、《汉学研究》(台)、《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庆州史学》(韩)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两晋南北朝史十二讲》等专著4部。

刘建臻,男,1964年生,甘肃天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获西北师大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安徽师大文献学硕士学位之后,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工作,2003年,获扬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清代社会历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焦循著述新证》(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文献整理:《焦循诗文集》(广陵书社,2009年)。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江海学刊》、《中国文化研究》、《档案学通讯》、《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以上成果多次获得各种学术奖励,其中专著《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获2005年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古籍整理《焦循诗文集》,获2010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孔祥军,男,1979年生,江苏扬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相继获汉语言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学术史及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先后在《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经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古典文献研究》、《文化中国》(加拿大)、《人文》(香港)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上文所述就是扬州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旅游资源管理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