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扬州大学| 2024-08-05|2321

所属学院:文学院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学科代码:050105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够胜任党政部门宣传、出版、文化、新闻等工作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要求进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理论思辩能力。

2、为人正派,讲爱心,讲奉献,重信义,讲廉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富有公德,重视道德自律,遵守各项校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追求人格完善。

3、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了解比较文学、文艺美学、现代文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拓展学术视野,能够关注学术前沿,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4、掌握计算机技能,有较好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努力了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和重大信息,善于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断代文学、中国古代音乐文学、中国学术史等三个方向。

1、中国断代文学

主要研究每一历史时代较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包括文体、风格、流派、题材和著述样式;研究该历史时代较突出的文化现象及其与文学发展的内在关系。

2、中国古代音乐文学

主要研究以音乐为运载方式的各种文学现象,例如乐府、声诗、民间说唱、词曲、戏曲等等。研究文学同音乐的种种关系,例如音乐形式对文体和文学表现手法的制约关系,对雅俗流变整合关系的影响,等等。

3、中国学术史

主要研究同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连的学术现象,其中特别是经学和儒学的历史演进、六朝玄学的产生和影响,等等。研究古代文献及其传承、演变。研究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及其制度。

学习年限

  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经批准最多可延长到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合计为5—7年。实行弹性学制与休学制度,研究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完成学业。

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第一外国语(英语)、文学演变史、中国学术史、中国文献学;

2、必修课程:文化与文学专题、学术前沿;

3、选修课程:英语口语、第二外国语、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学、中国古代家族与文学、学术史研究专题、学术名著导读、目录学或校勘学实践、传注学或史料编撰学实践、平民文学研究、学科动态研究、小说比较研究、雅俗文学整合流变研究、文学研究方法、中国时文史、戏曲比较研究、唐宋社会与文学、诗词比较研究。

学分要求

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要18学分。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一般不要求必修第二外国语。经导师批准,可以跨学科选修课程;经学科负责人批准,可选修跨学科的低一层次课程。

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以导师为主建立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数人,其中可包括1名校外知名专家。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培养计划,并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以研究生自身为主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写作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

3、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选修,实现部分课程在一级学科内打通,拓展研究生知识面,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个人全面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有特色的培养计划。认真填写《扬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经导师和学科负责人审定。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方向所有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包括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环节。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参加学校内外社会服务活动。教学实践主要以本科生或硕士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等活动。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4、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特别是在导师的带领或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主持2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主讲3--4次学术报告。具体办法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以考试或考查、或课程论文方式进行,并力求公开发表。重点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理论高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均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同等学力资格入学的博士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生所有学位课程并通过考试外,还必须通过江苏省硕士学位外语的统一考试。

2、实践环节考核。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考核。合格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学术报告情况,合格才能毕业。

4、中期考核。由学科点有关博士生导师为主组成考核小组,在博士生基本完成理论训练、进入论文工作之前,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具体办法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中期考核时间为入学后第三个学期。

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完成补修课程且考试合格,方可参加中期考核。

5、博士资格考试。以博士指导小组为基础组成博士资格考试小组,结合中期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系统考试,检查研究生是否掌握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所要求的系统知识。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否则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及学校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博士生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题立足研究方向,鼓励开展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学位论文选题力求与导师进行的国家、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重要项目相衔接。

1、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收集和调查研究,建立较为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于第一学年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重要学术价值,具有创新意义,具有可行性。

2、开题。研究生按研究课题,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并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作开题报告,阐述课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个人准备情况与前期成果;课题目标;研究内容;创新意义和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等。由学科组织博士指导小组为主的专家组全面认真审核开题报告,作出书面结论。没有通过开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每隔半年重新进行报告论证,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为加强学位论文选题的先进性和创新性,避免重复,要求博士生进行开题查新,并在开题报告中的课题创新性部分予以说明。凡与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选题,可免于开题查新。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或博士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作阶段性报告。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写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翔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才能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细则》中有关规定执行。在申请学位时,应完成学校规定发表科研成果的要求。

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严格认真作好培养研究生工作。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过程;明确导师与研究生职责;搞好培养工作每一环节的考核与监督;确保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突出博士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紧贴学科前沿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优化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培养程序;努力按照高素质人才与高质量学位论文的标准,严格各环节的考核。

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文学类一级课程的融合,增加与相邻学科间的交叉。在课程学习上,注重思辩,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抓住问题要害作深入分析的能力。在论文选题上,强化创新性和理论高度及总体质量。在中期考核上,明确博士资格考核程序,控制整体培养质量。

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文学演变史 2学分,36课时 讲授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在动态的又是连贯的态势中把握中国文学的总体进程。对文学演变的纵横原因和参照系,形式变化和审美变化,影响和经验,进行研究。可以对历史上各种重要文学现象,作针对性研究,并与重要论著评析相结合。

2、中国学术史 2学分,36课时 围绕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线索,掌握古代经学、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科技史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基本内容、基本资料和基本研究方法。研究生应根据具体研究方向,重点掌握一两个相关领域的基本动态和基本知识。

3、中国文献学 2学分,36课时 着重进行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传注学、辨伪学、辑佚学、编纂学的学习和应用训练。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制订各种文献学工作体例,进行考据学实践。鼓励进行“因书究学”式的学术训练。

4、文化与文学专题 2学分,36课时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决定文学的命运。本课程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文学关系问题,例如政治与文学、家族与文学、地域文化与文学、民族关系与文学、思想史学术史与文学等等,作专题性深入探讨。

5、学术前沿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对本学科各重要领域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动态,各类重要的学术成果,重要学科同行的学术动态,给以关注分析。分析新成果比以往成果的新价值所在,创新处所在。既注意知识性,更注意方法论的学习领会。

上文所述就是扬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轨道交通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