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位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003年获得批准,2004年开始招生。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认知与人格心理、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心理与心理卫生几个方面。本硕士点现有导师7名,其中正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4人,各占导师总数的57%;86%的导师有海外研修学习经历。此外还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本点的教学、科研和学生指导工作。几年来本硕士点教师共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品德心理学》、《意义与人生:意义治疗的理论研究》、《中学教育心理学》、《道德经与心理治疗》、《心理学基础》等专著或教材10余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科学进展》、《心里科学探新》以及《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及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及部、厅级奖励多次。
江苏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依托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学校心理教育)和应用心理学等本科专业,建有较为先进的心理实验室,有专职心理实验管理与教学人员。自2004年招收首届学生以来,本硕士点共培养毕业生近两百人,毕业生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一部分进入大中企业从事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工作,大部分进入大、中学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还有部分考取了国家公务员。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德过硬,身心健康,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科学理论基础扎实,心理学研究能力较强,心理咨询、辅导技术熟练,社会适应良好,能够胜任心理学教学、研究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相关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或社会服务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
本学科共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
1、认知与人格心理
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技术,通过与计算机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规律与特点,了解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其记忆、思维、言语等的影响。研究不同心理学流派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探讨人格及其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
2、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围绕心理现象的实质、机制和过程,探讨心理科学基本原理,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描述、解释并力争预测、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系统研究东、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关注东、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3、心理发展与教育
主要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及提升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路径及策略,探索当代青少年年龄特征及教育教学对策。关注儿童心理和老年心理的研究。
4、社会心理与心理卫生
研究个体的社会心理、社会心态,人际相互作用,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与作用,新时期、特别是网络背景下各种社会心理,心理学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关注学校心理卫生,社会心理卫生实践,关注相关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重视心理测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根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多只可延长2年。
培养方式
遵循“夯实基础、强化实践、重视创新、以生为本”的培养原则,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助理导师协助指导)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导师负责安排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研指导以及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等教学及科研活动。根据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进行分层培养和管理,在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眼界,满足学生升学、出国、就业的不同诉求。
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外语阅读、外语写作
专业基础课程:生理心理学专题研究、心理测量与问卷统计分析实务、实验心理专题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
专业必修课程:发展心理学专题研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心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
专业选修课程:人格心理学专题研究、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管理心理学专题研究、健康心理学专题研究、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学校团体辅导、变态心理与心理诊断、理论心理学专题研究、认知心理学专题研究、教育管理专题研究、心理学史论、基础教育学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本专业的必修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参加以下三类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导师安排参与见习、辅导、实验、作业批改、上课等环节。
2、社会实践:参与任课教师安排的心理咨询、辅导、参观、访问以及其它创新创业活动。
3、科研实践:参与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与教育调查活动;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外出学习与研究等。
参与以上三类实践活动,撰写总结报告且考核合格,可获得3个学分。
课外阅读与科研计划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阅读一定量的专业文献,有读书笔记;参加至少10次以上(含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所)组织的学术讲座等,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原则上校内4小时的专题讲座为一次学术活动,校内(外)参加的学术会议根据学术会议的天数折算,原则上一天为2次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所参加的学术活动,应作书面记录并撰写心得体会;上述材料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导师审查,教育学部审核认可,可获得3学分。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高级别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按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依据《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采取研究生自评、导师评价和学院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核其入学以来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实践活动及科研训练情况。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要求研究生必须在第三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完成选题论证工作,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撰写开题报告应根据《江苏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经导师同意后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导师组长组织,相关教师参与。未通过者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内参加第二次开题报告会,仍未通过者原则上延期一年与下一年级一起开题。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管理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或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论文撰写应有较大的工作量,占用资料丰富先进,研究思路清晰、方法适当、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论可信、语言准确流畅,格式规范。
导师在研究生开题通过后,全程监督、指导、检查其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在第五学期末举行预答辩,由导师组负责安排。正式答辩前2个月,学院将研究生的论文“双盲”送外审查,审查通过者方可进入正式答辩。答辩会由外请专家主持进行。
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完成实践活动及科研训练任务,考核合格,修满规定的38学分;学位论文盲审合格,答辩通过,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研究生论文答辩情况以及课程学习、实践和科研情况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以上就是江苏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专业介绍,欢迎广大学学员报考江苏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