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温州大学| 2024-01-13|7478

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学科代码:0802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机械工程、激光先进制造与检测、智能装备制造、工业工程、车辆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系统、深入的了解,熟悉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主要开发平台、系统工具;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从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研究方向

温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校地研究院,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温州大学“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和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拥有科技部激光加工机器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浙江-俄罗斯(温州大学)超快激光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浙江-印度机械故障诊断联合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业激光精细加工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温州大学-浙南科技城激光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省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平阳印包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1个国家级、13个省部级科研/人才平台以及7个温州市科研平台,建有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激光加工与光电器件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080200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研究方向: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增减材与超精密加工;

2、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3、下一代制造技术。

(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机电液传动与控制;

2、微纳传感系统;

3、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基础元器件与装备设计;

2、机器人机构学;

3、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

(四)车辆工程(080204)     

1、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

2、汽车零部件设计及轻量化;

3、智能驾驶与控制。

(五)工业工程(080205)

1、智能制造系统工程;

2、智慧工厂与系统建模;

3、智能装备技术与可靠性。

(六)激光加工技术(080206)

1、激光加工工艺技术;

2、激光智能成套装备;

3、激光加工检测技术。

学制

(一)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要并重,基础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实行以在校学习为主,校内教学实践或校外专业实践为辅的培养方式。

2、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培养方案、组织读书(专题)报告和开题报告、实施教学(专业)实践与学术交流、指导科学研究活动、指导学术规范与学术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的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培养其科研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导师要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引导、指导和帮助。

研究生阶段以研究型自主学习方式为主,教师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研讨、研究探索、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撰写读书报告、课程专题报告。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1、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期限通常为三年,研究生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时间必须保证在一年以上。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分;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培养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授予温州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若因患病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

3、学生提前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学生提前毕业的条件,需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并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Ⅰ、英语Ⅱ;

2、基础课程:机械工程科技论文写作、矩阵理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

3、专业课程:机械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工程有限元分析、现代制造工程学、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材料性能分析、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械系统动力学;

4、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国别与区域文化、茶文化与茶健康、哲学与人生智慧、英国文化导论、文学与人生、民法与生活、经济博弈论专题讨论、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批判性思维、文献检索、中国传统文化、机械工程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科技创新、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机械传感检测技术、智能化机器人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机械优化设计、虚拟样机技术、振动噪声理论与控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机-电-液伺服控制、微纳制造与MEMS技术、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激光再制造与3D打印技术、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机械工程学科英语学术写作与交流、美国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跨文化商务英语、雅思、英语竞赛技能实训

补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及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流体力学)。

学分要求

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4个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

1、公共学位课 :6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36学时)

2)外语:4学分 (144学时)

2、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基础理论课: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的重要基础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一般为三门,其中机械工程科技文献写作1学分必选。

专业课:学位专业课程是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拓宽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系统专门知识的基础课程。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学分 

1、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各学科专业可开设内容新、学时少(一般为2学分)的选修课程。

1)专业限选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必选,1学分(18学时);

面向理工科研究生开设的人文社会素养类课程:选修,十一选二,2学分。

2)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鼓励跨学科的选修。 

2、补修课程 

跨学科、专业和大专毕业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相应本科班级补修本专业本科的有关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3门以上,通过相应的考核并记入考核成绩,但不记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经考核通过者,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三)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

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报告的次数一般不少于10次,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1次以上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交流、或学术报告等专题研讨,倡导英文专题研讨,倡导研究生跨学科研讨。每次学术活动均要求写出书面报告或总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

2、实践环节(2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不少于1个月时间的实践环节,其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实践、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等)。每次实践活动均要求硕士生写出书面报告,由研究所导师团队对其进行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

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学科实际,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主要有: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的讲课或助教工作(实验课、答疑课、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普服务等);亦可到中学承担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必须配备所在学校指导老师。其中辅导本科生不少于4课时、专科生不少于6课时、中学生不少于8课时;研究生要写出教学实践报告,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完成教学实践且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2)工程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对工程领域、工厂现场和社会实际的感性认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增长工作经验。工程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在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单位部门,从事学习培训、调查研究、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实验测试、政策分析等助研助管工作,或者在学校、研究院、团队从事助研助管工作。工程实践时间不少于4周(160小时),研究生要写出工程实践报告,学院(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和考核,完成工程实践且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3)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学习期间社会实践应不少于4周(160小时)。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学院(学科)和指导教师进行组织和考核,完成社会实践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入学前担任过1年以上大学本科教学任务的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可以免除教学实践环节。工作过1年以上的研究生无须参加工程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但需要提供相关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历证明,经导师签字并报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自动获取该实践环节学分。

(四)研究生课程应有对应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及主要参考书目等。

(五)建议课程学习计划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或至少2/3的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六)学分的计算方法: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外,学分的计算方法为18学时/学分。

免修课程

学科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点培养单位(教育部2016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6学分。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考核)。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验课,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制评定成绩。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平均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未达到75分者,须在培养年限内重修后达到75分;英语通过学位考试方可申请学位。

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笔试加口试进行,也可采用课程论文或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考试,其中学位课建议采用集中考试,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与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硕士研究生确定选题范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答辩后,经导师、专家小组签字报研究生部备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中途更改;通过开题报告的硕士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课题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文献的翻译,学位论文开题前硕士生导师应对硕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SCI/E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和难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研究所集体开题,由学科和研究所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3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

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各研究所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上网公开。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硕士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归纳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温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准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如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鼓励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硕士论文。

(三)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应有阶段性成果,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学术成果要求是:至少要有一篇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在正规出版物(二级及以上刊物或温州大学学报或专业会议论文集)上以温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研究生是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必须为导师;以录用为准)。

(四)学位论文预审与送审。

为确保论文送审质量,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在送审截止日前至少提前一月提交完整版学位论文初稿到学院进行形式审查备案或预评阅;同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至少一月的多轮反复修改和完善,经导师严格把关和确认后,方可提交学科/研究所进行预审。

培养环节审核和学位论文预审通过后,方可提交专家评审。学位论文应有2位校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五)答辩与申请学位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经研究生部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导师和答辩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位论文内容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应有新的见解。理工类硕士学位论文要有详细的原始实验记录,原始实验记录在答辩前由导师签字和学科查验确认后存档。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认真修改,方可参加答辩和进行学位论文提交。在论文答辩前要按照学科方向或者研究所团队组织预答辩,确保答辩质量。

答辩委员会应有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必须有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通过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上文所述就是温州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温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公安技术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