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经济学院
学科门类:经济学
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
学科代码:0202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工作的能力,具备突出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备较高的经济学科研究水平。
(3)较系统地了解现代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较充分地了解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原理和运行动态。
(4)具有独立从事经济学科相关研究的能力,并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5)具备在经济相关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市场研究或政策研究的能力。
(6)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研究。
3、人才的培养特色
具有“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品格和工作态度,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务部门的实际操作能力。
020200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
1、金融学(020204)
2、产业经济学(020205)
3、国际贸易学(020206)
4、区域经济学(020202)
毕业与学位要求
1、思政教育
1.1 思政课程
2、课程训练
2.1 通识课程:包括学术伦理和外语
2.2 专业课程
3、专业素质
3.1 独立科研:批判性思维养成
3.2 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学术报告
4、创新成果
4.1 学术论文发表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1)普通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3)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2、培养方式
全日制。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考核分别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及读书笔记、课程论文等形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到相关单位实习并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
学分要求
1、普通博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_21__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基础课_9_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2_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2_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 _3_学分。
2、硕博连读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_30__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6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__2__学分,学位基础课__9_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_6_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_4_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_3___学分。
3、本科直博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_29__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__2__学分,学位基础课__9_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_6_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_4_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__3__学分。
4、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或本科专业的有关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5、港澳台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5、国际留学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课程设置
1、学位公共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外国语、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类课程、通识选修类课程;
2、学位基础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前沿、高级宏观经济学前沿、高级计量经济学应用;
3、专业必修课程:高级货币金融学前沿、国际金融前沿专题、高级产业经济学前沿、高级国际贸易学前沿;
4、专业选修课程:中国金融前沿专题、公司金融前沿专题、汇率理论与政策研究、贸易与发展专题、人工智能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
5、跨一级学科课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实验经济学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科学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构方程模型、因果推断、统计学习(上)、空间计量经济学。
培养环节考核
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包括年度报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科研训练及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及论文预答辩
1、年度报告
(1)考核要求
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导师组)汇报各学年学业、科研、论文进展,并提交相关材料。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未通过者可申请参加第二次考核。
2、资格考试
(1)准入条件
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开始前。
(2)考核要求
考试、面试相结合。考核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性研究能力。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通过资格考试的博士生,方可进行论文开题。第一次未通过者,一年后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第二次仍未通过者(含主动放弃者),普博生按肄业处理;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可申请转为同专业硕士生培养,且须至少学习1年,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硕士学位,颁发硕士毕业证书。
3、开题报告
(1)准入条件
课程学分修满,完成至少1章论文撰写,且完成50篇以上的文献阅读,形成一万五千字以上符合学术规范的文献综述。
(2)考核要求
考核面试。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创新点等。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第一次未通过者,3个月后参加第二次,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研究过程中,如论文课题出现重大变动的,应重新组织开题。
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论文预答辩应不少于1年。
4、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
(1)考核要求
参加导师或其他教师组织的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不少于30次学术活动,完成至少一个学期的助教。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不计学分。
5、中期考核
(1)准入条件
完成课程学分、年度报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
(2)考核要求
按照学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全面检查学业进展;各环节通过。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以上各环节考核通过者,中期考核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Ⅰ.中期考核通过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按培养计划继续完成博士学业;
Ⅱ.中期考核未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如是第一次考核未通过者,可在一年内申请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可视其情况延长学习年限或按肄业处理。
6、论文预答辩
(1)准入条件
中期考核通过,提交两篇小论文预印本。
(2)考核要求
预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预答辩小组至少3名或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副高职称的专家需有博士学位)组成。其中,设组长1名,博士生导师为预答辩小组成员;另聘请预答辩秘书1名,具体负责预答辩工作。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论文预答辩结论为三类: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预答辩合格者,以及基本合格但修改后经导师同意者,可进入评阅盲审等后续环节。
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之后,重新进行预答辩。两次预答辩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创新成果考核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SSCI、A&HCI收录期刊或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以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公布的目录为准)发表1篇学术论文;
2、发表2篇CSSCI期刊论文(含扩展版和集刊),其中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另1篇导师可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3、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的身份提出相关的专业建议或报告并被有关省部级部门采纳,每一建议或报告相应地视同在CSSCI期刊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一篇论文。
以上论文或报告等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须为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要求
1、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
2、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论证会,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论文的选题工作。
3、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为学位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研究生与导师应对论文的最终质量共同负责。
4、对论文实行“双盲”评定,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对论文的审查、评阅和答辩工作的干扰。
上文所述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