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大学| 2024-04-07|5796

所属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7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学科简介

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8年,1995年获得应用化学硕士授予权,2001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一级硕士点,2018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本学科在国内外化工领域有一定特色和学术影响力,在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在 2017 年全球三大排名之一的QS世界大学化工学科排名榜中,排名在201-250档(全国高校化工学科排名第15,注:全国有一级化工博士点高校33所)。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依托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辐射应用研究所和纳米生物研究所为培养基地,重 点研究化工过程和装备设计、化工技术的工艺过程、能源化工和环境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医学应用,同时按照循环经济和产业共生的要求,探索绿色化工过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本学科是“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目前拥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及生物化工四个方向。本学科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教育部创新团队。本学科以长江学者和国家千人为学科带头人,形成了杰青、长江各1人,国家千人2人、国家青千1人、国家优青1人, 上海千人2人、东方学者5人、曙光学者3人、浦江人才7人、青年东方学者1人、扬帆学者2人为核心的一支知识、年龄和专业技术职务较为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其中正高级30人,副高级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 博士生导师21人。本学科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本学科设备资产超过8000万,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 奖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基金60多项,省部级等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近亿元(2018年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 授权专利100多项。近5年来在Nature 及其子刊、Chemical Review 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SCI论文2 篇,一区SCI论文115篇,ESI高引论文18篇。在产学研与成果转化方面成果丰硕,在辐射化工废水处理、高分子化工电缆产品、能源化工电池材料等转化成果使企业收益都超过亿元。此外,本学科教师和学生注重国际化交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化工会议上作大会和分会邀请报告,与韩国岭南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轮流主办召开了4届中韩日三国绿色化工国际研讨会,同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意大利特兰托大学等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本学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重点培育掌握化工相关研究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化工研究开发能力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 术和管理的专门人才。结合一流学科建设及上海大学国际化办学平台建设,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生20人以上。

学位标准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毕业生必须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的毕业生,除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目标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至少学习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 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活跃于化学与工程交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创造型高级人才。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主要学科方向是应用有机化学、高分子化 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生态学和机械工程等学科的基本原 理、方法和手段,开展化工过程和装备设计、化工技术的工艺过程、能源化工和 环境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医学应用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工程装备研究。

修业年限

本专业博士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为5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方向

1、化学工程

2、化学工艺

3、生物化工

4、应用化学

5、工业催化

6、辐射化学与应用

7、特种聚合物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

8、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9、高分子与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应用

10、能源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应用

11、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及相关生物医学应用

12、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13、环境污染控制的化工过程

14、能源电池材料制备及其工业化应用

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取得27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专业课16学分,创新创业课2学分,学术研讨课3学分(该课程要求博士生参加不少于30次的学术讨论,并结合体会写出小结);选修课程: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和获得第一外国语(英语)免修资格的研究生所选修的外语选修课,均可根据研究生兴趣自行选修, 不纳入培养计划,但记成绩。其中,政治理论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外语选修课 计入总学分。为提高学术水平,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5次学术讨论会报告及发表2篇 SCI 论文。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交流英语、公共体育;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化工热力学、化工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3、专业选修课程:纳米功能材料、碳材料导论、高等反应工程、清洁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前沿;

4、创新 创业课程:绿色化工创新思维与视野拓展;

5、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科学素养与训练;

培养计划制定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入学后1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当年度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核后上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学院留存备案。导师应按照本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全面考虑,合理安排,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应按制订的培养计划进行学习,列入培养计划的所有课程和环节须经考核和审查通过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培养计划。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是对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重点考核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预答辩三个环节。 对各环节考核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给予学业预警、延期(3个月、6个月)、分 流或淘汰。考核结果为学业预警的研究生可正常进入下一阶段的考核,累计得到2次学业预警按照延期6个月;考核结果为延期的研究生将延迟进去下一个阶段的考核,并相应延长学习年限;考核为分流淘汰的研究生,按照退学处理,学校根据已完成的学业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业证明。

1、课程学习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中不同课程组成,包括公共平台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课、学术研讨课。研究生考试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申请学位时,要求应修课程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含)以上,其中允许两门应修课程低于75分(不低于60分)。学习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的课程必须重修,重修仍不合格者延期3个月。全部学分修好以后,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按照学分加权平均,排名后5%,纳入预警管理,学院公开发布名单,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2、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的开题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取得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一般在第一学年春季学期前(5月前)结束。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质量,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通过至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年。

(1)实施学位论文学科集中开题制度。

学科应成立学科学位论文开题小组, 负责组织本学科内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集中开题工作。

(2)实行导师回避制度。

学科学位论文开题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开题小组长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同时,开题报告会 应公开邀请本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等参加,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3)对于未通过者必须在2个月内重作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按《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处理。

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改题。如有特殊原因需改题,由研究生写 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院(系、所)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培养 管理处备案,并应在1-2个月内重作开题报告。

3、中期考核

为不断提高研究生研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研究生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必须要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前(5月前)结束。中期考核采取开题小组打分制,对于研究生的中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分数低于75分进入学业预警管理名单,学院公开发布名单,考核的排名结果提交研究生院备案。中期考核实行分流淘汰制,对于不适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研究生分流淘汰申请,具体按照《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办法(试行)》予以执行。

4、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要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一般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前(5月前)结束。

(1)实施学位论文学科集中预答辩制度。学科成立学科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学科内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集中预答辩工作。

(2)实行导师回避制度。学科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预答辩委员会 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预答辩结束后,博士研究生需在研究生管理平台登陆 预答辩结果,材料交学院备案和记载成绩(考核成绩为通过或不通过)。预答辩通过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方可进行盲审程序;

(3)预答辩未通过,博士研究生需修改学位论文,3个月后重新申请预答辩。

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

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博士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工作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开发研究。文研究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并尽可能与导师及其所在博士学科点所承担的国家和省、市重要科研项目相结合。

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年。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按《上海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 规定办理。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每个博士生在申请学位前,应达到我院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相关要求。

博士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或7人组成,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校外专家不少于半数,同行评议专家不超过半数。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集体培养制,充分发挥博士学科、学位点指导委员会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把集体培养和导师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统一起来,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

上文所述就是上海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项目评价理论与应用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