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 2024-09-16|2065

所属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学科名称:生物学

学科代码:0710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围绕价值塑造、知识创造、思维提升、能力达成、精神养成等要素,按照世界一流卓越育人标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传授和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师大烙印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具有科技报国和教育强国的责任感,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是可信赖研究人才。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技能,具备优秀学术素养,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本领域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文献检索技巧,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学术视野,是专业化研究人才。具有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开展生物学研究,可以创造性地进行生物学前沿研究,是创新型研究人才。

3、人才的培养特色

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须具备多项基本能力,其中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指掌握外生物学科前沿动态,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学术鉴别能力指能够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和研究发现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是博士生的核心能力,具体指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创新能力指博士生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开展创新性思考、创新性研究和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的能力。学术交流能力指表达自身学术思想、展示自身学术成果的能力。

07100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

1、植物学(071001)

2、动物学(071002)

3、生理学(071003)

4、神经生物学(071006)

5、细胞生物学(071009)

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毕业与学位要求

1、政治理念: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人生目标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2、生命伦理:具有健康的生命意识观念,能够遵守生命伦理法规和制度。

3、学术规范:掌握学术诚信的内容和意义,能够严格遵循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

4、学科素养:系统掌握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具有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础,具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的能力。

5、反思探究:具有追踪生物学前沿领域及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评价生物学前沿动态的能力。

6、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开展生物学国际学术交流。

7、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开展生物学领域的合作研究。

8、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并适应生物学发展。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1)普通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6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3)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2、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实践、文献阅读与专题讨论以及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注重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课程设置

1、学位基础课程:药学学科研究进展、化学实验室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现代生物学技术原理与应用;

2、学位专业课程:实验动物学、细胞与免疫学技术与原理、形态观察技术与原理、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神经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原理、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学研究进展、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与原理、种群生态学、分子肿瘤药理学、高级生态学、现代药理学实验技术、高等药物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药剂学、水生生物学原理与进展、细胞信号转导、动物学前沿与科学思维;

3、专业选修课程: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概论、药物设计的研究方法、有机结构分析、有机反应和合成、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行为生态学导论、微生物育种与代谢发酵、蛋白质降解、代谢与疾病研究进展、植物非编码RNA研究进展介绍、神经科学研究进展、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与专业写作、原生动物学及研究技术、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植物发育生物学进展、种子植物分类学、结构生物学进展、高级实验动物学、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水生动物营养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心血管发育与再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与人类健康、动物保育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原理、高级动物生态学、苔藓植物学、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与技能训练、固有免疫与疾病、有机药物波谱解析、抗体分子与应用、高级认知神经科学及文献导读、昆虫分类学、无脊椎动物免疫前沿、衰老生物学、基因编辑原理及其应用、药物化学生物学。

学分要求

1、普通博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13。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基础课2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2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2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 2学分。

2、硕博连读研究生修读总学分23。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6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2学分,学位基础课4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3、本科直博研究生修读总学分22;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2学分,学位基础课4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4、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或本科专业的有关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5、港澳台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6、国际留学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培养环节

1、年度报告

(1)考核要求

1)考核对象

各年级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研究生)均需参加年度报告考核。根据生命科学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年度报告考核工作小组:动物学考核小组、植物学考核小组、生化与分子学考核小组、生态学考核小组、生理学考核小组和神经生物学考核小组,确定小组组长、成员等。

2)考核内容

博士生不仅要考核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同时还审查其阶段科研成果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包含两方面,具体考试内容由各学科考核小组、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负责。

a)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考核博士生一年来在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文献阅读方面的进展和学习情况。

b)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考核博士生的科研进展和下年度的学习与科研计划,了解博士生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提交材料、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生根据考核内容撰写相关考核内容材料,在要求时间内(3-5天)提交,各专业博士生导师和考核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考核内容材料进行现场答辩。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考试成绩做出评价并写出评语,由导师及考核组长主任签署意见,最终确定其是否通过考核。考试结果于考试结束后两周内公布。最终考核作为中期考核的组成部分录入公共数据库,上报研究生院,同时告知相关导师与博士研究生。

考核不通过者,须在3个月内再次向考核小组汇报,再次汇报仍未通过者,培养单位、考核小组和导师共同决定其是否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资格考试

(1)准入条件

所有博士生均需参加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可申请参加资格考试。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研究生申请考试前须修完博士阶段课程。

(2)考核要求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属于综合性考试,不仅考核博士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同时还审查其阶段科研成果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格考试内容包含两方面,具体考试内容由各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负责。

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考核博士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等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可以指定主要的参考资料。本部分成绩占60%。

2)前沿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考核博士生对所在学科和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了解博士生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可结合学位论文开题进行。本部分成绩占40%。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基础理论和现代专业知识以命题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由各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命题论文,学生撰写相关论文,在要求时间内(3-5天)提交,各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

前沿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内容以口试为主,各博士生结合学位开题论文进行现场答辩,每个博士生的答辩时间为1小时左右,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委员会组成答辩小组。

4)资格考试委员会

以培养单位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资格考试委员会。由本专业三至五名博士生导师组成各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指导教师为当然成员,组长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各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命题论文的考核及评分,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答辩环节及最终评审。

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副高职称的专家需有博士学位)组成,可以请外单位的专家参加,考试委员会设一位主任,一位秘书。博士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应参加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并作为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试委员会根据博士生的考试成绩做出评价并写出评语,由主任签署意见,最终确定其是否通过考试。考试结果于考试结束后两周内公布。最终考试结果报研究生院备案(录入公共数据库)。

1)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中,第一次不通过者可以申请重考一次。重考一般在6个月内进行。

2)资格考试通过者成为博士学位候选人,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资格考试重考仍未通过者,中止博士生学业,其中生源为硕博连读生和本科直博生的,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后改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生源为硕士毕业生者按博士结业处理。

3)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在五年内有效,休学不能延长候选人资格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限者按博士结业处理。

4)对考试结果质疑者在考试结果公布一周内可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申诉。

3、开题报告

(1)准入条件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不超过两年。原则上通过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者方可进行开题报告。 

(2)考核要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开展研究计划的重要环节。开题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创新点等。普博生、硕博连读生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直博生应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具体时间由导师和院系决定,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3名,其中,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专家不少于2名,副高职称的专家需有博士学位。属于不同学科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开题报告应当聘请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专家参加。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开题报告的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开题结束后,博士生将开题报告表提交院系备案。未通过者,可申请在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研究过程中,如论文课题出现重大变动的,应重新组织开题。

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论文预答辩应不少于1年。

4、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

(1)考核要求

导师或导师组是博士生科研训练的主要指导者。博士生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开展科研或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等方式,提高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学术鉴别、学术交流等能力,最终达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科竞赛等。鼓励有条件的院系和博士生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国外访学等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博士研究生参加院级学术报告的总次数不少于30次。

5、中期考核

(1)准入条件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不超过两年。

(2)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旨在按照学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对所有博士生的学业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中期考核主要包括课程修读、年度报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完成情况。以上各环节考核通过者,中期考核通过,否则为不通过。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申请论文预答辩。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课程修读、年度报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全部通过后方可通过中期考核。

6、论文预答辩

(1)准入条件

博士生须在学位论文评阅盲审前1个月通过预答辩。

(2)考核要求   

预答辩由至少3名或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副高职称的专家需有博士学位)组成预答辩小组。其中,设组长1名,博士生导师为预答辩小组成员;另聘请预答辩秘书1名,具体负责预答辩工作。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论文预答辩结论为三类: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预答辩合格者,以及基本合格但修改后经导师同意者,可进入评阅盲审等后续环节。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后,重新进行预答辩。两次预答辩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除上述情况外,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需要再次进行预答辩①盲审出现异议且复议未通过者;②答辩未通过者;③学位分委会审议未通过者;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未通过者。

创新成果考核

(一)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之一,且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前三位完成人,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发表(或在线发表)1篇学术论文;

2、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前二位完成人,在TOP期刊上发表(或在线发表)1篇学术论文; 

3、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完成人,在影响因子IF≥3.0的SCI(包括SCIE)期刊(不含增刊、副刊)或影响因子IF≥2.0的分类学SCI(包括SCIE)期刊(不含增刊、副刊)上发表(或在线发表)1篇学术论文; 

4、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完成人,至少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研究性论文(不含综述性论文)2篇(含2篇),其中至少1篇论文必须发表在SCI收录刊源上; 

5、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是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发表(含正式录用)研究型专著(具有ISBN号)1本;

6、本人作为团队负责人,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市赛金奖及以上的奖项,且获奖项目的研究方向与本人毕业论文一致,经分委会审核,通过后可以抵充一篇SCI论文;

(二)当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未达到上述量化指标的,且毕业当年想要申请学位的,可以在毕业学期第一周向分委会提出申请(逾期不受理),详细阐述申请理由。同时,导师需向分委会提供书面意见,对学生申请理由进行说明,对论文做整体评价。学位分委会审核学生申请理由和导师意见,如果审核通过,进入学院预答辩。学生至少提前3个月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由分委会部分委员(不少于3人),和部分同行专家(不少于3人)组成预答辩小组,进行培养环节的预答辩审核,预答辩小组无记名投票,并给出书面意见,80%及以上同意,则通过预答辩。通过后可以抵充科研成果的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 

2、论文开题

在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3、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博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2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4、论文评阅和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三个月)。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必须通过“双盲”评定和评阅。“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可举行正式答辩会。

上文所述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专业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