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23-06-08|6740

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生态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农业、环保、土地、旅游、水利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生态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培养方向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态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专业设立2个研究方向。

1、湿地生态学

湿地生态学方向主要立足于研究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监测评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策略研究;鄱阳湖湿地植被演化、物质环境、土壤环境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鄱阳湖湿地水环境污染与生态安全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金属污染行为与植物生态恢复研究、重金属在湿地生态系统各组份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重金属等面源污染物的生态修复与控制技术;湿地资源不同开发利用途径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研究。

2、流域生态学

流域生态学方向立足研究鄱阳湖流域人为干扰下景观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对人类的反效应,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从宏观以及微观研究流域内人为干预的环境对从分子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基本规律及毒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环境的恢复及修复重建,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揭示流域内自然与人文系统的协同发展规律,重点研究流域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

学制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公益劳动)。其中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调研、开题、中期检查、科学研究时间为1.5年,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0.5年。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硕士研究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根据实际情况,由本人申请,导师及院领导同意,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属于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属于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硕士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2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基本文献阅读1学分)。每学分以16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硕士生培养方案设置的各门课程均应进行考核,硕士生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位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或“中”及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 60分以上 (含60分) 或 “及格”及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硕士生课程的考试,可采取课堂开卷、课堂闭卷、课程论文、口试加笔试等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课程的考查,是根据平时听课、完成作业、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评定的成绩。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课程过程考核。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 

(1)公共英语 3学分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理论与实践 2学分 

(3)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4)专业英语 1学分

 2、学位基础课 

(1)生态学基础  3学分

(2)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3学分

 3、方向核心课 

(1)湿地生态学 2学分

(2)污染生态学 2学分

(3)景观生态学 2学分

(4)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学分

(5)恢复生态学 2学分

 4、方向探究课 

(1)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1.5学分

(2)土壤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前沿1.5学分

(3)流域生态学 1.5学分

(4)流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5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

 1、公共选修课(二选一)

(1)文献检索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

2、方向选修课

(1)应用生态学 2学分 

(2)数量生态学 2学分 

(3)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2学分

(4)环境修复技术 2学分

3、跨学科选修课

为了扩大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应跨越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2学分,课程考核按照选修课标准执行,考核合格后以所选修的课程计算学分。

(三)补修课程

生态学、生态学实验。

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   

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生需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需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 需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2、实践活动

硕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教学实践(辅助导师讲授本、专科生课程部分章节)、科研实践(辅助导师指导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硕士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实践活动考核表》。参加的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文献阅读

为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作用,生态学专业设立反映本学科学术传统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的必读和选读著作、文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目录,包括:一级学科范围内必读文献和一级学科下设各培养方向必读文献两部分。 硕士生在读期间的文献阅读量要求如下:外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20篇,并至少全文翻译5篇,中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50篇,并做好阅读笔记,备查。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强硕士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中期考核也是检查培养工作,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改进工作的手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于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和实验进展等。由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生逐个考核。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必要时可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

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至少1次,并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送审前,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达成如下目标之一:

1)在B类及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2)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并发表学术论文(EI检索);

3)主持完成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

4)出版专著或专著章节(排名前二);

5)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或授权1项(排名前二);

6)以第一排名获得学院认定的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二等奖以上1项或三等奖2项;

7)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其他业绩。

未完成以上要求者,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给院学术委员会审查。若院学术委员会投票未予通过,毕业论文不予送审。

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及撰写要求

完整的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及科学论文的前提与基础,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文献综述要体现出研究生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关键性问题,并要求对相关生态学问题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并确定论文题目。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内容研究工作。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一般要求硕士论文参考文献8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进行学位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从而对其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进行,由研究生各自导师负责。考核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写作进度、论文框架和布局、写作是否规范、论文内容是否与开题报告相符以及撰写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和困难等。硕士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已有论文写作的评价、学位论文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今后写作的指导性意见。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的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结果具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对研究工作必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期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研究工作结束后,仔细整理资料,深入分析数据,认真撰写论文。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等。论文的篇幅一般在3万字左右,摘要约1000字左右。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出硕士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研究潜力。至少在答辩前1个月提交论文,并在正式答辩之前由导师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1-2次。

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导师应对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学位论文撰写格式、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材料进行审核。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须在答辩前1个月内进行。每篇硕士学位论文由2位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历的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有1位外单位专家。评阅人原则上应从学科水平不低于我校的高校或科研院所选聘,并且是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在与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

评阅意见返回到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收齐后,将评阅结果通知导师或研究生本人。对评阅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未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的研究生,不再组织其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培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硕士生的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生态学硕士生可培养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和跨学科复合型三类,以适应不同部门工作的需求。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所在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指导教师还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时事政策学习和形势教育关心国家大事。

导师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学研究中有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在以导师指导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上文所述就是江西师范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理学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