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 2024-09-25|2235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学科代码:0802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53年“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兵器结构与制造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之一,200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在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超精密制造、增材制造、关键功能部件设计制造、特种装备设计制造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本学科现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工信部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数控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平台,已成为服务“军民融合和两个强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是军民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培养目标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求真务实,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引领未来的能力和担当,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掌握现代机械设计、伺服精密传动与功能部件、智能机器人与仿生技术、智能制造生产系统、增材制造等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并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终生学习的能力。

080200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研究方向

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为满足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性、信息化和系统化的需要,开展优化设计、系统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有限元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2、伺服精密传动与功能部件

开展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精密传动装置及机构综合性能测试与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功能部件基础理论、失效机理及材料优选,功能部件测试、实验技术、方法及其装备,功能部件可靠性技术及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智能机器人与仿生技术

开展轮足复合仿生机器人结构一体化设计、复杂场景全域感知与高速建模、组合运动模式自主生成与切换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面向兵器和复杂机电系统的机器人智能高精装配、机器人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虚实交互与装配质量在线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高速并联机器人与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4、智能制造生产系统

研究智能物流规划子系统、集成化数据总线及制造执行综合控制平台,构建非结构化大数据结构化集群存储系统与高性能并行数据计算系统;研究智能生产系统“要素-行为-规则”多维多尺度的建模与仿真,以及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仿真运行、优化验证与态势预测。

5、难成形材料增材制造

针对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复杂构件快速研制的重大需求,攻关难成形材料激光增材制造、多材料整体增材制造技术,实现集结构创新设计、在线监测、工艺仿真、工艺优化于 一体的高质量增材制造。

6、现代制造理论

工艺及装备 针对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绿色和智能加工需求,开展精密/超精密、微纳、高速切/磨削、绿色制造及少无切削、智能制造、激光/超声能场加工等基础理论、工艺方法、加工工具以及装备研发等方面研究。

7、机电系统智能材料与结构

开展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智能传感、能量收集、驱动、振动与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仿生与拓扑结构设计,智能系统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光、电、热、力、磁 等多能场激发及其耦合下的能量收集、驱动与调控技术研究。

8、微机电系统

围绕装备制造过程运行优化与精准管控,提升MEMS惯性器件核心技术产品转化能力, 形成MEMS惯导陀螺、惯性开关和智能安全系统等惯性器件的设计、智能集成制造系统, 研究组建MEMS裸片结构表征单元、智能封装单元、MEMS器件整体性能测试单元。

9、机电系统智能探测与控制技术

围绕装备制造过程运行优化与精准管控,提升MEMS惯性器件核心技术产品转化能力, 形成MEMS惯导陀螺、惯性开关和智能安全系统等惯性器件的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研究组建MEMS裸片结构表征单元、智能封装单元、MEMS器件整体性能测试单元。

10、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技术

研究无人驾驶机器人与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底盘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汽车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的匹配、优化与控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无人平台技术和驾驶辅助技术 等。

1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研究整车动力学、轮胎力学、驾驶员行为动力学以及人-车-路闭环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驾驶性等性能与品质的评价、验证、测试、分解、匹配等集成开发方法与技术;汽车动力学性能和品质的量产一致性控制方法与技术等。

12、车辆安全理论与技术

研究复杂系统高精度仿真分析技术;材料结构和连接安全防护机理;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技术;乘员损伤及动态响应规律;车身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车辆安全试验与测试技术;主 被动安全与智能防护技术等。

13、工业设计创新方法与应用

研究在设计领域及研究范畴中解决问题所依据的理论和创新方法;研究工业设计领域所涉及到的人机工程以及人机交互中的问题;研究、探索、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工业设计范畴所涉及到的服务、用户体验、绿色设计、社会福祉等问题。

学制和学分

博士研究生(含直接攻博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硕博连读生自转为博士阶段培养开始计算其博士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16学分;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总学分≧4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2 学分全英语专业课。

课程设置

(一)博士研究生(非工业设计方向)

1、公共必修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高级英语学术写作;

2、学科基础课程:矩阵分析与计算 II、小波分析、随机数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II、弹塑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及应用、振动与冲击、摩擦磨损与润滑;

3、选修课程:二外(日、德、法、俄)语、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学术报告、机械类方向专题研究;

4、必修环节:学科前沿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二)博士研究生(工业设计方向)

1、公共必修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高级英语学术写作;

2、学科基础课程:矩阵分析与计算 II、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机工程原理与研究方法、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及应用、设计认知与用户研究;

3、选修课程:二外(日、德、法、俄)语、人机交互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人机仿真设计与应用、人工智能与设计、服务设计研究、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

4、必修环节:学科前沿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三)直接攻博生、硕博连读生(非工业设计方向)

1、公共必修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英语(必修)、高级英语学术写作;

2、学科基础课程:高等工程数学 I、高等工程数学 III、学建模与系统仿真、弹塑性力学及应用、高等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现代设计理论、先进制造理论和技术、摩擦学基础及应用、System Analysis Elements of Mechatronics 机械振动;

3、专业选修课程:啮合原理与机械传动、机构学与机器人学、柔性机械动力学、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先进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先进刀具与镀膜技术、增材制造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工业自动化的新兴气动控制技术、微机电器件加工技术、机电系统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Modern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生产系统与服务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车辆结构分析、车辆先进动力技术、车辆底盘线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现代成型装备与技术;

4、公共实验课程:网络工程、电类综合实验;

5、综合素养课程:科技文献阅读与交流、西方文化概论、英语演讲、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艺术素养选修、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创新创业(选修)、科学研究方法、体育;

6、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四)直接攻博生、硕博连读生(工业设计方向)

1、公共必修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英语(必修)、高级英语学术写作

2、学科基础课程:设计学研究方法、矩阵分析与计算 II、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及应、Innovation Design Thinking & Relevant Method、设计原理与方法、设计语义学、设计调研与数据分析、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原理与研究方法、设计认知与用户研究、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3、专业选修课程:服务设计研究、人机仿真设计与应用、设计数据分析与应用;

4、专题研究课程:人工智能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人机交互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5、公共实验课程:网络工程、电类综合实验;

6、综合素养课程:科技文献阅读与交流、西方文化概论、英语演讲、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艺术素养选修、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创新创业(选修)、科学研究方法、体育;

7、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科研能力与水平

1、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或高新技术,或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等,在实践中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 学研究活动的能力。本学科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课题或 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鼓励交叉学科选题,突出 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

3、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交流及一次校内论坛,在本学科 内作一次学术报告,由导师负责检查。

4、博士研究生应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5、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一定数量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创新成果,具 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及学科具体标准。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工作应于入学后两年内完成,从开题通过之日到答辩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0字,查阅不少于80篇与选题相关的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总数的1/3, 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总数的1/3。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

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后,通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学习与科研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将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及时进行分流或退出,中期考核在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后的第五学期或第七学期进行。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考核方法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 核实施办法》。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采用双向匿名评审,须由3名本领域内校外博士生导师或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前须按规定通过预评审和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或7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委员组成,委员须为博士生导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主席由校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学位论文相关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规定》等文件。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医院管理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