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 2023-11-23|8106

所属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30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与专业概括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是基于传统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政策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以及噪声、放射性物质、光、热、电磁波等物理性污染防治等。

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硕士生应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崇尚科学精神;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研究,解决专业学术问题,推动学科专业发展,促进专业知识的应用。

(2)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制订科研计划,开展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硕士生应具备系统专业基础知识、问题辨别能力、文献综述能力、研究和设计能力,从而构成良好的综合科研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备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规范。开展硕士论文研究,需要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认识范围,推动专业发展和成果应用。硕士生必须了解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对他人知识产权造成侵害。硕士生必须学风端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2、学术道德

(1)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抵制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不良学风。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中要坚持严肃认真、丝不荷的科学态度,不虚报科研成果,自觉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濫造、重数量而轻质量的浮躁作风和功利行为。

(3)树立法制观念,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不得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

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系统综合能力

硕士生必须具备系统综合能力,能够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集成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多种手段,能够熟练地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

2、获取知识能力

硕士生应能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学术问题和可能的突破方向,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环境学科主要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期刊文献,著作与学位论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研究报告,访谈和社会实践等。硕士生在硕士学习期间必须掌握专业前沿研究成果,熟悉专业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突破方向。

3、学术鉴别能力

硕士生能够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清晰地认识,能够判别研究过程的正确性,能够对己有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进行判断。

4、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应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或本人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等学术研究活动,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体系、科学研究手段、方法和实践技能,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从现有的客观事实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科研主题,制定科研计划,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并通过科研考核,以能独立承担或协助承担完成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作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标志。

5、学术创新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研发出新的方法或技术,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寻找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新的论证资料或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取得创新性成果。

6、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学术交流能力,能够熟练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 展示学术成果。

7、其他能力

硕士生也应具备多种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延展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熟练使用各类与专业相关的研究工具,协助解决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学分要求

总学分31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 须修5门9学分(第一外国语 2门4学分;政治理论2门3学分;专业外语1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2门6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2门6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3门8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1门2学分

课程设置

1、学位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专业外语;

2、学位基础课程:环境化学原理、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生态学、环境政策分析、污染控制、流域污染控制;

3、学位专业课程:近代环境仪器分析、环境评价、环境数理统计、环境材料、工业水污染控制(全英文)、燃烧源污染控制;

4、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催化、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处理理论与设计、环境毒理学、绿地规划与设计、大气污染传输模式、卫星遥感近海环境与海洋生态、环境法案例分析、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环境分析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大气化学-从理论到实践、生物质能源技术前沿、大气环境遥感与应用、大气污染控制工艺设计与案例分析、分档气溶胶微物理模型及颗粒物大小和成分演变的模拟、现代测量与遥感技术、生物炭与环境、环境系统中的溶质运移过程及模拟(全英文课程)、有机固废资源化高值化技术前沿、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论、环境地球科学前沿、实验室安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前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设计(全英文课程)、战略环境评价原理、生物能源技术前沿、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水文分析与流域建模 (全英文)、多变量分析方法原理及在环境质谱中的应用、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控制协同效益分析(全英文)、纳米技术及其环境效应(全英文)、工业废水处理(全英文)高级环境土壤化学(全英文课程)、环境系统模拟与核算方法及应用、气溶胶力学、MATLAB在环境模拟计算中的应用、水污染控制物化原理、现代生物分析技术(全英文教学)。

必修环节

1、开题环节,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2、中期考核,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执行;

3、学术活动,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执行;

4、实践活动,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实践环节——助教的要求和工作职责》执行;

5、论文预审,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学位论文

硕土学位论文是申请和授予硕土学位的基本依据,硕土学位论文需要符合严格的规范性和质量要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1、硕士培养过程规范。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最终的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文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开题报告确定的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内容,对学科发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部分应有不少于一年的专门研究工作量,并取得一定成果。

2、内容规范。论文内容一般包括6个部分:摘要、绪论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文献综述部分应对研究内容的背景进行文献综述,结论部分要总结研究工作获得的成果。正文部分中,要确保研究数据客观准确,文字表达通顺,合理使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研究内容全面,得出的结论逻辑正确。

3、格式规范。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如果用英语撰写,必须提交详细的中文摘要。引用他人材料与利用他人研究成果,要予标明。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字体、大小等格式上的规定必须严格遵从《复旦大学学位论文规范》。

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或方面,对学科发展或相应的工艺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文献综述应基本掌握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专门研究(或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至少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

(一)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在学习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导 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相关方向课题、培养独立科研能力的过程。

1、硕士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2、硕士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结合科研攻关任务或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要有自己的特点。

3、学位论文的评阅及答辩程序按照《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

(二)论文发表要求:本系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必须为学位论文内容;申请者必须是第一作 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论文必须经导师审阅,导师必须为论文的通 讯作者。要求在SCIE摘引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且单篇影响因子需大于2。如果3年之内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可以申请延期半年,如果还未达到要求,可以继续要求延期半年,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可以一篇SCI文章(无影响因子要求)申请毕业。如果硕士期间发表两篇以上SCIE论文(且单篇影响因子大于2)或 发表影响因子6.0以上的论文一篇以上,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申请要求,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毕结业申请

1、 毕业基本条件和要求

(1)课程: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1,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10,平均绩 点不低于2.0;

(2)必修环节:完成实践和学术活动,通过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

(3)学位论文:通过评阅及答辩。

2、结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满足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申请结业:

(1)所有课程考核合格,所有必修环节考核合格,但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学位论文评审或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

(2)学位公共课、学位核心课考核合格,选修课考核不合格门数不超过1门,已完成学位论文预审之前的其他必修环节且考核合格,已完成学位论文初稿或相当的研究工作量,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同意。

3、结业转毕业的条件

研究生因第1项情形结业的,学位论文经修改后,可以在结业后1学年内,根据学校研究 生学位申请、审核程序的安排,重新提交一次答辩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可以申请结业转毕业,学校审查后换发毕业证书;达到所学专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查,学校颁发学位证书。 研究生因第1项情形结业的,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重新提交答辩申请,视为放弃结业转毕业的资格。逾期提交的答辩申请不予受理。

研究生因第2项情形结业的,不得重新提交答辩申请,不得申请换发毕业证书。

上文所述就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复旦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工学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