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系统地学习、掌握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物理、化学、 数理方法等相关的知识和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科学的进展与动向,掌握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工作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和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的较强的科研能力 ,包括: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 发现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设计并开展重复对照实验能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能力,以及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具有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参加更多的学术交流 , 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
所属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
培养类别:硕士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05
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生外语(英语、日语、法语)、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专业必修课程:
1、化学与材料学院:学术论文写作、实验室安全知识、功能高分子化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学基础、聚合物成型与加工原理、X 射线晶体学、数学物理方法、高分子结构与性能、高等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技术、材料与化工科学技术新进展、近代高分子合成方法;
2、物理与能源学院:科技项目与论文规范写作、固体物理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智能控制与工程;
专业选修课程:
1、化学与材料学院:高分子科学基础、学科前沿讲座、天然高分子化学、工业实践、专利学讲座、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3D 打印技术及计算机应用、导师指导跨专业选修、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
2、物理与能源学院:固体磁性、固体光学性质、无机材料现代合成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固体发光、光电子技术、薄膜技术、先进储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锂离子电池中试工艺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工艺研究、超导材料中试工艺研究、能源智能控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其它培养环节及要求
1、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并填写“硕士生参加 学术活动记录”,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门记 载成绩。
2、开题报告
硕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开题报告。论 文开题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 、预期达 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等。硕士生应查阅一定 数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 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
3、中期考核
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 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 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4、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充实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工作 能力。学生可根据所在课题组的产学研项目或个人兴趣并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确定社会实践内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 应写一份不少于三千字的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
5、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硕士生熟悉教学的各主要 环节,为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教学 实践内容为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习题及课堂讨 论课、实验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或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曾在中学或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两年以上者,可以免于教学实践。
6、校外学习、交流经历
鼓励导师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及国内外交换学生项目
7、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及国民经济 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应以研究论文为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部 分: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或绪论;文献综述;正文部分;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本学科硕士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论文写作表达准确、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表规范、结论可信。如特需用英文或其它文字撰写,则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5年。 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以学校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规定和要求为准。
上文所述就是福建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