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设计及开发,以及利用计算机 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主要研究软件与硬件的功能匹配,确定软件与硬件间的界面;研究计算机 系统的物理或硬件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属性及相互联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 主要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它是计算机产业和本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不断加速的社会信息化进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当今科学技术领域中日益重要的带头学科,其与自动化、通信工程、电气工 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研究方向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与物联网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Z1)二级专业。研究方向包括:
1、智能感知与认知计算:聚焦于信息科学、脑科学、数学及生物医学科学的交叉领域,瞄准“信息、健康”两大领域,在脑认知与脑机交互、类脑智能、 人机闭环、物联网技术、新型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
2、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软件: 本研究方向紧密关注嵌入式技术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重点进行嵌入式关键技术的研究,以 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集成融合、嵌入式应用开发支撑平台、嵌入式构件 标准化、产品测试及虚拟开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可视媒体计算: 主要研究以图形、图像、视频、文本为代表的可视媒体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具体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理论,面向智能制造的高效几何建模与高精度仿真优化理论,图形图像隐私保护与数字水印技术,大数据可视化与智能可视分析等。
4、云计算与大数据:本方向主要研究云存储技术、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 软件可靠性、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智能挖掘与处理、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面向产学研的大数据应用等。
5、军用软件:在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分析理论、技术、方法、工具和平 台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防、军工行业应用背景,开发面向特定行业、典型应用的 系列化软件,如无人机、通信对抗、智能高速存储等软件,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的软件平台产品。
6、服务计算与机器学习:主要研究服务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服务基础设施与理论、服务流程构造与演化、服务业务分析、服务编排与协同、服务组合建模、 服务选择、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的理论与应用、面向大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处理等。
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 1 年,参加科研、 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 2 年。
培养方式与原则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提倡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使研究生处 于良好的学术集体中,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中,对研究生的思想 素质、科学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
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学位课程:应用数学、计算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选修课程:操作系统、智能控制、物联网技术、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自然语言处理、CMMI 软件过程评估与改进、JavaEE 与中间件技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深度学习、数字几何处理与仿真、边缘计算、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智能测控工程、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挖掘及应用
公共选修课程: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英语听说、体育、科技文献检索、企业运营管理、知识产权、学术英语写作、日语、生涯管理与就业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科技创新与创业、数学建模、智慧城市技术和应用、20 世纪欧美文学专题、中国艺术赏析、心理学与生活、科技翻译、研究方法入门、工程伦理
学分要求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 30 学分(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 26 学分(学 位课不低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 4 学分,但一般不超过 33 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学硕、专硕类型,跨不同 学院的学科)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
4、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 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5、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指导以及社会实践两个部分。研究生 应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并高质量完成开题报告。社会实践应与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详细要求见《计算机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细则》。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文献选读、论文选题与开题、论文撰写、论文评阅、 论文答辩等。
1、文献选读
一般在第 2 学期末前下达文献选读任务书,开题前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2、论文选题与开题
一般在第 3 学期进行选题与开题,提交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中的科学论点需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根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论文要求词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凡需保密的论文应注明密级。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的规定》、《计算机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的若干规定(试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规定(试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毕业和授予学位
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 过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并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毕业要求者可提出学 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学位,具体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上文所述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