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华东交通大学| 2023-07-14|8558

所属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能源动力

学科代码:085800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专业概况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和江西地方大产业的需求,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专业始建于2012 年。该专业充分体现我校以交通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专业以汽车、轨道车辆、工程机械等动力机械的设计制造、开发研究、检测试验、维护保养、控制诊断等研究为特色,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人文素养好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现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南昌市车辆智能装备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南昌市智能电动汽车知识创新团队、汽车技术研究所等各类教专业研平台。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 博士13人、硕导10人、海外留学3人;柔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拥有江西省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赣江海智人才、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华东交通大学优秀主讲老师、华东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等人才。

本专业围绕车辆动力、汽车新技术及轨道车辆等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近几年,本专业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10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CSCD 等权威检索期刊论文100余篇。参与行业企 业各类科技攻关项目 10 余项,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实用 新型专利等120余项。

本专业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江铃股份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同驭汽车、同济大学南昌汽车创新研究院、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研究方向

1、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本专业方向主要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特种车 辆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 究内容包括动力电池及管理技术、电驱动系统及控制、电控 技术、充电技术、整车热管理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动力电池 安全技术、线控制动技术、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等。

2、动力系统节能与环保技术(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power system)

本专业方向主要针对汽车、工程机械和轨道车辆等载运 工具中的发动机、电动机、起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或系统,开展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以节能与环保为目标,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展动力系统绿色设计、再制造技术、轻量化技术、回收再利用、动力系统配置与控制优化等研究。

3、内燃机排放与控制技术( Emiss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本专业方向主要针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开展燃烧及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利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建模方法与建模工具,结合系统的控制目标对系统热力学过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热管理及协同控制、内燃机噪声与振动控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控制、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工作模式适应性等开展研究,为实现内燃机清洁燃烧、高效降低噪声与排放污染、实现动力过程近零排放提供理论基础与解决方案。

4、动力系统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Power system test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本专业方向主要针对机动车与工程机械的动力系统与排放性能,开展测试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发并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和测试方法获取车辆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基于各类车载通讯协议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交互, 结合车联网通讯架构和车、路、云平台信息融合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与预警方法、远程 OBD 诊断功能开发、车辆远程监控系统、动力电池安全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等研究,为车辆的驾驶行为分析、智能运维管理、排放轨迹追踪、车队特征提取、动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等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

培养目标

1、拥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 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政治 素养,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 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 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 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 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 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 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具有撰 写本专业科技论文的能力以及应用开发和管理与能源动力 设备相关的能力。

培养方式

1、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

2、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低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导师联合指导。导师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 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论文工作须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习年限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不超过 5 年。

2、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半年或一年提前毕业。

学分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 制。学分的基本要求是:总学分不少于 47 学分,其中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 23 学分(学位课不低于 15 学分,非学位课不 低于 8 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 8 学分,学位论文 16 学分。 其中:学位课为必修,非学位课为选修。英语可以申请免修,免修条件见学校文件(华交研〔2022〕70 号)。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英语;

2、专业基础课程:车辆动力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传热学、新能源汽车技术、动力工程数值计算;

3、专业前沿课程:能源动力专业前沿讲座;

4、公共选修课程:工程伦理、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矩阵理论及应用、应用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二外国语(日语)、第二外国语(法语)、第二外国语(德语)、第二外国语(韩语)、美术鉴赏、运动营养与健康、音乐鉴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创业与自我管理、专利与文献检索、国学、体育训练综合

5、专业选修课程:发动机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动力系统设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动力机械现代设计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车辆噪声与振动、车辆安全技术、车辆传动与控制、摩擦磨损与润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热工测量技术、车辆大数据技术、能源动力专业英语、车辆电控技术。

必修环节

1、专业实践(6 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融合度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要求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

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实践环节完成后,填写专业实践考核表。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开题报告(2 学分)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路线及研究方法、创新点、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开题报告评审由导师小组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以 PPT 汇报形式公开进行。小组开题未通过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由学院组织进行公开开题。

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在第四学期第五周前完成,且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研究生须广泛地阅读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不少于 60篇),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

1、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保障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学院通过中期考核,督促研究生总结研究工作,确保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学科组建研究生论文中期考核工作小组,全面考核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

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等情况。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 学期完成。从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到答辩的时间,硕士研究生至少半年。

2、论文内容与格式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型研究课题或工程实际问 题,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内容和 形式可以是:应用技术研究、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改造方 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实际管理课题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应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求词句精炼 通顺,论证严谨,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引用他人的材料要求引证原著。

3、预答辩

研究生至少要在提交论文送审前的1个月参加预答辩, 根据预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能送审论文。预 答辩未通过者,不予送审,延期半年后再次预答辩。

4、查重检测

硕士研究生通过预答辩方可提请论文查重检测,论文查重率按照学校文件执行。

5、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时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2名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评阅人应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并对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提出明确意见。

6、论文答辩

攻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含1位企业专家)组成,其中应至少有1位企业专家,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等工作按学校相关 规定执行。

毕业与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 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 后,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其他规定

本专业研究生在毕业时需满足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要求。

上文所述就是华东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能源动力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