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温州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温州大学| 2024-01-22|5188

温州大学2015年获批招收电气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现有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低压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十三五”一流学科、校重中之重A类学科。还建有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智能锁具研究院。

现有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浙江省智能电网用低压电器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高校智能电气技术及应用创新高水平团队、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13人、博士44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22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优青1人、当代发明家1人、浙江省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专家1人,柔性引进院士1人

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3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6477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包含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发明创业特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7项。以第四、第二完成单位分别获国家科技进080800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电机与电器:

依托温州千亿级低压电器产业,探索电器智能化、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电器与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具备选择性保护、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配电系统拓扑理论和组网方法;突破新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分断、电器故障自诊断、电磁兼容等难题。入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支、工业电器产业集群首席科学家1人;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横向课题等近5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建有省级工程中心、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联盟等研发平台。

方向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需要,通过将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载波通信、模式识别、模糊逻辑以及计算智能等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包含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新能源微电网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规划设计、运行监测、故障诊断、警报处理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微电网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100篇。

方向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海港特种电源、分布式电能数字化调控和新能源装备的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检测技术、高效率光伏电池建模和制备。拥有浙江省海岸工程特种电源技术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港口、船厂、海洋工程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等。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

方向四、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智能化大功率低功耗高频集成电路优化设计、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及高可靠性变换器设计、电气装备光电检测;电力系统信息采集、处理与高速光通信技术。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2项成果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

方向五、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电力设备绝缘技术与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理论及其应用、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高电压新技术。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

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1、硕士点负责人

郭凤仪,199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器专业(电气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09~2007.03、2002.03~2003.03、1990.09~ 1991.02 分别在 University of Oxford 工程科学系、University of Pretoria 电气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教研室做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自1990 年参加工作以来,曾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家二级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人层次培养人选、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青年科技奖、首届国家煤矿安全技术会诊专家、辽宁省葫芦岛市劳动模范、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首批特聘教授、辽宁省首批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学术荣誉。现任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电气工程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器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与电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先后负责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纵向课题 20 余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 3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6 项。出版学术著作 4 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60 余篇。已培养博士后 1 人,博士研究生 9 名,硕士研究生 154 人(包括工程硕士 35 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 3 人,硕士研究生 13 人。其中有 20 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省校优秀论文、省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部分研究生考取国内985 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均工作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国有大中型企事业等单位, 而且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研究方向:电器及其智能化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矿山技术。

2、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戴瑜兴,男,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当代发明家,电气数字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变电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专用装备数字化技术、电气装备与系统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等。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发改委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

汪鹏君,男,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主要研究低功耗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信息安全芯片、电路设计综合和优化等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 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

董长昆,博导,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光电功能器件与数字化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温州市微纳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纳米场发射电子源材料及器件、新型电池器件、新型气体传感器件等研发。获东南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美国欧道明大学物理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和国家质检中心副主任。1996年至2010年在美国能源部杰佛逊实验室、欧道明大学、北卡大学、Xintek纳米公司等学习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杰青协作项目1项,美国政府纳米创新课题5项,以及航天预研、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两项、省自然科学奖一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两项,编制国家和航天标准6项。温州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专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审组专家。

朱翔鸥,男,教授,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电气数字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浙江省工业电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数字化。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30余 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 1 部、译著 1 部。主持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4项等。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已公示),以主要完成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陈孝敬,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信息处理及应用的研究,以探索光电检测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核心,在光电智能化评价新理论和光电信息数据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同年进入温州大学工作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光检测相关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相关成果已经在上海,杭州,温州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目3项)。2013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并获省财政择优资助对象,获得中国专利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等。 

韦文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纳米半导体功率器件、电路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和晶界无序效应,为高性能电路设计了纳米半导体快恢复二极管等固态开关器件; 研发了纳秒级反向恢复时间测试技术。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等课题4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收录26 篇、EI 收录17 篇; 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舒亮,男,研究员,浙江省低压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第一届委员,温州市工业电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专家,温州市“551人才工程”。 从事智能电器技术、电气检测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工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发表SCI一区、二区等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上银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曾国强,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微电网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力系统规划、智能电网和工控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IEEE、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人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17项,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EI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张正江,博士,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电气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校正与参数估计,动态系统状态估计、工业过程的建模与监控以及数值优化理论与方法。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1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受邀担任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Neurocomputing、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评审人;受邀担任IEEE CDC、CCC、CPCC、DDCL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评审人。

吴自然,男,副研究员,从事电器智能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横向课题1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发表SCI一区在内的学术论文30余篇。

阮秀凯,博士,瓯江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机器视觉、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化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参与起草中国行业标准4项,在IEEE JLT、IEEE PJ等权威期刊上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现任温州大学智能锁具研究院院长,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总工程师。入选中国建筑电气行业杰出青年,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市优秀教师。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科技奖励。担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60/SC3委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双高委员会委员社会职务。

上文所述就是温州大学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温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电气工程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