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24-04-08|5561

所属学院: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学科名称:物理学

学科代码:0702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贯彻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的科研工作;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5、具备计算机操作或一些基本专业仪器的操作,能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学运算或实验,能对所得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最终能把经系统研究所得结论成文发表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070200 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向

1、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致力于运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解释和预言基本物理现象。本学科主要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其一是统计与非线性物理, 研究多体、非线性物理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基本规律,包括涨落现象、随机过程、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 、输运过程以及经典统计模型的相变、复杂网络的统计力学、平衡相变和非平衡相变等;其二是场论,研究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结合的量子场论 ,主要探究规范场论 、共形场论、可积系统以及弯曲时空量子场论、规范/引力对偶等;其三是引力理论,研究引力相互作用的基本 规律,主要探究经典广义相对论、修改引力、量子引力、 强引力物理( 黑洞、虫洞物理) 以及数值相对论、引力波、宇宙学(宇宙尺度引力理论 ) 等。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探讨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前沿学科。一百多年以来,该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的地位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它还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核能发电、 原子弹、低温超导、通讯技术、英特网、癌症治疗等)。本学科分支包括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原子核结构、粒子宇 宙学。粒子物理方向主要研究物质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方向主要研究从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密度物质动力学、相变机制及粒子产生机制;原子核结构方向主要研究原子核的组成、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粒子在原子核内的运动规律;粒子宇宙学是粒子物理与天文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宇宙的 起源、演化、组成、命运以及有关理论、变化规律和方法。

3、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主要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中的表面、界面、微结构性质,纳米系统和低维结构中的电输运性质,强关联体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以及发展一些新方法、新理论。低维体系物理主要是制备一些满足特定物理功能的低维结构器件 ,同时研究这些器件中的力学、 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计算凝聚态物理采用第一性原理, 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新能源材料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的物理特性。

4、光学

本方向主要设置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导波光学及微纳光学等四个子方向。以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着重并开展量子信息、量子调控、量子/光学精密测量等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研究介质在强相干光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现象及其应用,如谐波的产生,激光的调制、微纳光纤制备和传感、光纤非线性效应、光波导理论等;研究光波在光学波导中的传播、散射、偏振、衍射等效应及相关器件。重点开展光吸收、全光开关与调控、非线性光学、表面等离激元、高品质光学传感与检测、太阳能光伏、光学偏振转换、光热效应等的理论计算、模型设计及应用探索。

学习方式及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不超过2学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学年。本学科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

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明确导师,研究生培养采取主、辅导师制,以利于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 

研究生学习以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

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4、因材施教

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要充分考虑研究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

制订并切实执行行之有效的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制度,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公共英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2、学科基础课程:高等量子力学、群论;

3、方向核心课程:

1)理论物理方向: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

2)粒子物理与原子 核物理方向: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基础、原子核理论;

3)凝聚态物理方向:量子多体理论、固体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导论;

4)光学方向:高等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

4、方向探究课程:

1)理论物理方向:共形场论、弯曲时空量子场论;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方向:量子色动力学、相变和临界现象;

3)凝聚态物理方向: 凝聚态物理实验方法、介观物理;

4)光学方向:高等电动力学、微纳光子学;

5、方向选修课程:

1)理论物理方向:计算物理、非线性动力学、量子相空间与表象变换理论、引力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理论物理前沿研究专题;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方向:原子核密度泛函理论、高能核物理导论、重味物理、微扰 QCD 计算方法、规范场论、李群李代数、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探测与分析、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前沿 研究专题;

3)凝聚态物理方向:计算凝聚态物理、低维结构制备方法、团簇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低维体系物理、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专题;

4)光学方向:光学综合实验、导波光学、量子信息技术基础、表面等离激元基础及应用、激光物理学、现代物理实验、光学前沿研究专题。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属于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属于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基本文献阅读与考核1学分),每学分以16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1)公共必修课(共4门,7学分)

① 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全校硕士研究生必修)2学分,32学时;《自然辩证法》(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必修)1学分,16学时。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

②公共英语(1门,3学分) 公共英语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外国语学院具体实施;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应用英语(2学分)。

③学术论文写作指导(1门、1学分)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1门、1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教育学院具体实施。

(2)学科基础课(2门,6学分)

(3)方向核心课(3门,9学分)

(4)方向探究课(2门,4学分)

(5)公共选修课(至少选1门,至少1学分)

(6)跨一级学科选修课(至少2学分)

(7)方向选修课(至少6学分,可在本学科其他方向任选一门课程,记2学分)

课程考核

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需要进行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及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 60 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 格者方可取得学分。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可采用闭卷或开卷方式;原则上,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方向探究课为考查课,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考查方式。

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需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硕士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各学科要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设学科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应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应听取不少于10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 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2、实践活动

根据国家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强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实践活动作为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社 会调查、方案设计、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 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

3、基本文献阅读与考核

结合《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考试实施办法》,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基本文献阅读并进行考核。基本文献(学术论文、期刊、专著等)阅读数量不少于80本(篇),其中阅读著作数量不少于15本,具体参见《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文献阅读目录》。组织三次基本文献考核,时间为第三学期开学初和学期末、第四学期开学初。通过基本文献阅读考核的,在总学分的基础上增加1个学分。 三次考核均不合格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对硕士生的培养,强调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促进硕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具体要求如下:

1、积极参加导师或学科组承担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2、积极申报校、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认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培养论文写作能力。相关论文必须经导师审阅,严禁学术造假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4、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科核心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认真填写《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学院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评。(1)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评定:研究生要认真做好思想小结,并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2)对课程成绩、完成学分情况进行审核。(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中期考核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开题,并由学院统一组织学 生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两方面内容。开题 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研究背景和相关研究领域前沿的了解,采用口头报告(10-15分钟)和书面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开题报告第一次未通过者,允许1-2月内再进行一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中期考核须审核开题报告登记表。

2、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5、6月份进行。

3、考核程序:由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考核要求者,方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中期考核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 量,学院在第四学期开学初开题,在第六学期开学初进行论文预答辩,在第六学 期预答辩后实行重复率检测,并实行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 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3月份完成开题报告,并开题。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和导师沟通进展情况,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各培养方向在第五学期 9 月中旬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执行导师负责制,论文完成后必须经导师认可签署同意送审意见后,才能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和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上文所述就是江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企业战略管理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