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福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 2021-09-15|22272

环境工程学以理学与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口径宽,是一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涉及的业务领域十分广泛。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环境工程专业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检测与分析、工业分析技术、轻化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建立起来的新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给排水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以及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环境质量的工程师级人才。

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法守纪,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备环境科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能独立开展和环境工程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工程

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3、环境材料学

4、安全技术与工程

5、土壤修复技术

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在环境中的应用

系统工程、安全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固废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非学位课:环境生物修复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剂制备及应用、消防设计、安全工程导论、风险性预测

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使其具有独立进

行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工作中的每一环节(论文选题报告、论文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等)应齐全。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研究课题有新见解。

师资力量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3084人,专任教师1828人。其中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4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外专“千人计划”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人,入选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2名,入选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9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4人,讲座教授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5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9人,福建省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7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博士生导师202人,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团队入选“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科研成果

福州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门国家精品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与企业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部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及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66项国际奖,949次国家级奖。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成功跻身全国50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

学术交流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已与国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校所协作关系;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军合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彰显;积极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社会学术影响力;积极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科教文化交流,与20多所台、港、澳地区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建有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成立了国际汉学研究院;先后与美、英、德、法、意、日、韩等国家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学校已成为福建省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科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的硕士生,其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在学期间,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年半,用于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一年。

在职硕士生的培养年限相应延长一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不提前毕业。

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老师与相关研究组的群体优势,以及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的同时,着重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高级项目管理硕士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