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哲学学院
学科门类: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学科名称:中国哲学
学科代码:010102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博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程恭让教授的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研究、沈文华副教授的道教研究,尚荣副教授的佛教文化艺术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著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南京佛教通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本学科点于2000年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了十一卷本《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出版了全球首部《中国佛教通史》(700万字),荣获中国政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以上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相关成果,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010102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1、博士生:
(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
(3)宋明理学;
(4)佛教伦理;
(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
(7)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2、硕士生:
(1)先秦哲学;
(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
(6)佛教文化艺术。
招生对象
1、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
2、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学习年限
1、博士生:三年
2、硕士生:三年
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
3)公共外语(4学分)
B类:
)1哲学动态与评论(3学分)
C类:
1)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核心)(3学分)
2)佛教概论(3学分)
3)儒道与天人之学(3学分)
4)儒学概论(3学分)
5)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3学分)
D类:
1)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 (3学分)
2)道教概论(3学分)
3)佛教概论(3学分)
4)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方向必修)(3学分)
5)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3学分)
6)宗教与文化(3学分)
7)佛教教义学(3学分)
8)信仰与文化研究(3学分)
9)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3学分)
10)犹太教与世界文明(3学分)
11)基督宗教研究(3学分)
12)希伯来语基础(3学分)
13)犹太教文献选读(3学分)
14)道家道教经典选读(3学分)
15)佛教经典研究(3学分)
16)宗教与现代社会(3学分)
17)基督教史(3学分)
18)现代西方宗教哲学(3学分)
19)希伯来语(一)(3学分)
20)希伯来语(二)(3学分)
21)圣经诠释学(3学分)
22)佛教艺术研究(3学分)
23)跨一级学科选课(3学分)
(二)博士阶段:
1)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3)中国佛学
4)先秦诸子研究
5)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
6)佛教原著精读
7)道家经典研究
8)儒学专题研究
9)宋明理学研究
10)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
5、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拿出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海家家盲审的抽检。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质量监测
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参考书目
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下)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印 顺《妙云集》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
吕 澂《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五卷)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佛学与儒学》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洪修平《禅学与玄学》
李承贵《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教转型研究》
李承贵《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
徐小跃《禅与老庄》
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学》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
陈 来《朱熹哲学研究》
卢国龙《道教哲学》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