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土木水利”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由原“建筑与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组成。其中,“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本领域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领域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等;建筑学领域涵盖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等。本学科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现已招收专业硕士20届,总计超过1000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水利工程”是口径宽、覆盖面广的工程领域,涵盖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灾害及水安全、生态水利、农业水利、城市水务、水信息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水利经济、水利工程移民、海岸带资源及管理等工程技术方面。本学科专业现已培养近100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085900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具有多年丰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指导教师队伍由校内和校外(企业)几十位教授、副教授(含福州大学兼职教授和副教授)组成,已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以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本领域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研究方向
1、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
2、交通土建工程
3、岩土与地下工程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5、市政工程
6、道路与机场工程
7、水利工程
学制、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5年,含休学时间在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至多可延长学习年限一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余时间为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专业实践时间至少为半年;不具有2年全职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集中在校全脱产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
公共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专业英语、应用概率统计、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矩阵论、工程伦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职业素养课程: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1、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有限元原理与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应用、工程弹塑性力学、结构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
专业选修课程: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分析方法、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工程抗震理论与应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钢结构理论与应用、工程模态分析理论和试验、工程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理论与试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及评估、混凝土材料技术;
专业实践课程:高等结构实验、新型建筑材料设计与应用、土木工程数值仿真;
2、交通土建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有限元原理与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应用、工程弹塑性力学、桥梁概念设计、高等桥梁结构设计与应用、铺面结构与材料;
专业选修课程:结构动力学及工程应用、工程抗震理论与应用、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高等钢桥理论与应用、钢管混凝土拱桥、水泥混凝土与刚性路面、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无伸缩缝桥梁设计与应用、桥梁工程加固技术、装配式桥梁设计与施工、组合结构桥梁设计与应用、高等桥梁结构试验与应用;
专业实践课程:桥梁结构检测与鉴定、桥梁监测与控制、土木工程数值仿真;
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结构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工程弹塑性力学、有限元原理与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应用;
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分析方法、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工程抗震理论与应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模态分析理论和试验、工程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理论与试验;
专业实践课程:高等结构实验、新型建筑材料设计与应用、土木工程数值仿真;
4、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高等土力学、计算土力学及工程应用、工程弹塑性力学、地基处理;
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岩土工程、路基与支挡工程、非饱和土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边坡加固理论和技术概论、桩基工程、岩土工程监测新技术、高等基础工程学与应用、土动力学与应用;
专业实践课程:高等土工实验、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软件应用、非饱和土实验;
5、市政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建筑给水排水理论与技术、水处理理论与应用、反应器设计理论及应用、高等流体力学及工程应用;
专业选修课程:现代环境生物技术、水处理新技术、数据处理与试验设计、系统工程、消防工程设计、水质保障理论与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城市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
专业实践课程:现代环境检测技术、高等流体力学实验;
6、道路与机场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有限元原理与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应用、铺面结构与材料、高等路基工程学、道路动力相互作用、工程灾害治理与防护;
专业选修课程:水泥混凝土与刚性路面、路基与支挡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道路检测技术原理、机场工程、路面养护管理与信息化、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实践课程:道路建材实验、道路检测与监测实验;
7、水利工程方向
基础理论课程:高等土力学、高等水工建筑;
专业选修课程:有限元及边界元程序设计、结构可靠度分析、土工测试技术、水文分析与计算、计算流体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工程风险分析、环境水力学、水工结构数值计算选讲、港口与航道工程、波浪理论及其数值模拟、河口海岸水动力学、高等流体力学、工程弹塑性力学。
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环节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包括工程实践、企业实习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要求实践内容与研究课题相关且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完成实践类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0%左右。实践成果将可直接服务于工程实际或工程技术改造,并在最终学术论文中体现完成情况。获专业学位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攻读专业学位期间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程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2)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4)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预研究专题。
(5)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或实施方案的优化和研究。
(7)实验装置、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研究。
(8)技术标准制定。
2、形式及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分为工程研究、设计研究、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
(1)工程研究:是指来源于土木水利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的研究。包括了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要求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理论、试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
(2)设计研究:是指来源于土木水利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实施方案的优化和研究。要求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问题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
(3)工程规划:是指来源于土木水利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可包含建筑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水利工程规划、防灾与防护工程规划等。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确,具有前瞻性。
(4)工程管理:是指来源于土木水利工程实际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管理项目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可涉及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要求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统计数据准确,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3、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应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用词准确、表述规范。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封面(中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导师),独创性声明与诚信声明,中英文的摘要与关键词,论文目录,英文缩略语表,正文(选题依据与意义、工程背景与技术现状分析、论文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必要的附录(包括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
4、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3)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概念清楚,数据可靠,计算正确。
(6)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及其所开展的科研、技术开发或改造、工程或项目管理等活动,对相对独立完成的课题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申请发明专利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
5、开题报告时间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在课程学习结束前夕进行。2.5年学制的在第三学期末到第四学期的第十周前完成开题报告;在职学习的各类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照同专业(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要求可顺延1年,且必须在开题报告满12个月后方能提出学位(毕业)论文送审申请。
6、参加学术海报展示会要求
在学期间所有各类研究生每人必须参加一次学术海报展示会(POSTER)并展示学术海报一次,并将证明毕业前交予学院存档。
其他要求详见福州大学最新文件。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之间的桥梁与过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由学院认可的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能力,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专业实践形式包括校内专业实践和校外专业实践。其中,校内专业实践内容以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为主;校外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的硕士生实践时间原则上为一年,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必须进入甲级设计研究院或一级以上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土木水利工程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设计、施工等专业实践项目。专业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和内涵,巩固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职业精神、团结协作、沟通技巧、书面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全局视野、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建立与培养。
进行校外专业实践之前,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导师要对学生专业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环节质量。校外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福州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提交相关成果报告,并由实践所在单位签署评价意见。院专业实践环节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校外导师评价意见、专业实践成果报告等综合评定校外专业实践成绩。
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发给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福州大学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工作补充规定》者,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上文所述就是福州大学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