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中国矿业大学| 2024-09-28|1863

所属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代码:0818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一级博士点学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 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五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中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1951年国内首批组建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之一,

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1988年确定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2006年、2011年被再次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建于1959年,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确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80年,2000年和2013年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 科被批准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999年获准设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2006年被列为学校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2009年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2011年至今被列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在2016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 评为 A-。

本学科面向国家需求,立足于煤炭资源勘探与安全开发,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煤炭资源特性、煤炭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与安全保障、煤层气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和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本学科现有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46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近年来,获国家科学 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曾获得获国家教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2篇。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实验室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江苏省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本学科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 创新创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优良素质和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或相近学科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地理学等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专业外文文献,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崇尚科学,具有献身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08180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1、矿产资源与开发地质

2、化石能源地质

3、非常规能源地质(含地热)

4、矿山安全及城市地球物理

5、勘探地球物理

6、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

7、钻掘工程与装备

8、水资源与水环境

9、水文地质与矿井水害防治

10、数学地质与地学大数据

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直博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含休学)。取得博士生学籍满2年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具体条件参见《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规定》。

课程设置

(一)普通博士

1、公共必修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博士英语-国际会议交流、博士英语-学术翻译;

2、专业必修课程:学科前沿讲座、学科论文写作指导、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科学方法论;

3、专业选修课程:近代数学基础、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双语)、高等地质工程学(双语)、地球物理探测前沿(双语)、地学数据挖掘与融合(双语)、水文地质学专论(双语)、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高等沉积盆地、地球化学专论、数学地质专论、矿井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构造地质学专论、高等沉积古地理学、智能钻掘装备及技术、安全地质学、地下水污染与环境、地热地质学、地热开发与应用技术。

(二)直博生

1、公共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基础学术英语交流、博士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2、专业必修课程:学科前沿讲座、学科论文写作指导、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科学方法论、中国地质学、地质资源富集机理与规律(双语)、高等岩土力学、勘查地球物理理论、地学信息数据分析、水文地质学专论(双语);

3、专业选修课程:近代数学基础、地质资源勘查与评价(双语)、高等地质工程学(双语)、地球物理探测前沿(双语)、地学数据挖掘与融合(双语)、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高等沉积盆地、地球化学专论、数学地质专论、矿井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构造地质学专论、高等沉积古地理学、智能钻掘装备及技术、安全地质学、地下水污染与环境、地热地质学、地热开发与应用技术、地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地质资源定量评价与预测、勘查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双语)、地球物理反演、现代地球物理仪器、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地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地下水溶质运移与模拟、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现代地学测试技术、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高等矿物岩石矿床学、高等构造地质学、盆地分析与油气藏数值模拟、沉积地层学进展、高等地球化学、矿山安全地球物理、数学地质新进展、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

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环节一般应在入学后1学年内完成。普通博士课程学习环节不得少于13学分,直博生不得少于27学分。

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补修2门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生核心课程并取得及格或以上成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选修课程。自选与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其他要求

1、新生入学教育

本环节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周内完成,计1学分。主要将爱国教育与爱校教育相结合, 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校情感和家国情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科研生活, 实现角色转换。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校情教育、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培养相关政策解读与日常管理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

2、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2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和导师组的参与下,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制定后须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于第一学期结束前交学院留存,以便检查和考核执行情况。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送学院重新备案。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2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形成书面报告。文献综述是选题的立论依据,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文献阅读量应在120篇以上,其中至少50%以上应为国外文献,近3年的文献至少50%以上。综述全文应不少于8000字,应包括至少以下几部分:

① 追溯所提出问题的源头,界定核心概念和关键词;

② 系统介绍前人研究的创新观点、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③ 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难题;

④ 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思路,从而形成学位论文的立论基础。

文献阅读通过抽查方式予以检查,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时需同时提交所调研文献的题目清单及文献电子档全文,由专家组成员随机抽论文提问文献内容。文献综述完成后,由博士研究生进行一次报告,由学科教授小组成考核组,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最迟要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由书面报告及口头报告组成。博士生开题报告由各系(或学科)采取集中开题形式,每名博士生有2次开题机会,但不晚于第四学期末,从开题通过到学位论文答辩不少于1学年。开题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开题主要针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恰当、 是否跟踪学科前沿进行把关。

开题具体内容包括:(1)选题依据;(2)科学问题及其研究可行性;(3)研究工作方案的合理性;(4)科研工作时间安排的合理性;(5)预期成果;(6)创新性; (7)文字表达和参考文献引用;(8)条理性;(9)概念清晰度;(10)论证严密性和逻辑性。

文献综述环节与开题报告环节均合格后,计1学分。

4、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

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环节总学分要求为普通博士生≥10,直博生≥13。具体如下:

(1)科研素质环节:≥5.5个学分(直博生≥7个学分)。主要考核学术活动和专题研讨两个方面。相关规定按《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科研素质基本要求与考核工作规定》执行。

(2)创新能力环节:≥3个学分(直博生≥4个学分)。主要考核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独立研究、专利发明和课外作品竞赛等方面。相关规定按《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要求与考核工作规定》执行。

5、中期检查

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由学科组织相关不少于3人的博士生导师考查小 组采用集中方式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文献综述与开题情况、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每名博士生可以参加2次中期检查,但不晚于第五学期末,直博生不晚于第七学期末。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从中期检查通过到学位论文答辩不少于1学期。本环节计1学分。

6、国际交流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国际交流活动,含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短期出国访学、国家公派留学出国项目等。本环节计1学分。

7、创新能力考察评价: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按照学校制定的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考察评价办法进行学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考察与评价,以通过或未通过计,具体实施细则见《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考察评价办法(试行)》。

8、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考核时间是在学位论文完成后送审前,要求导师对研究生已发表论文、已投稿论文、其它科研成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等方面撰写5000字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方面的心得体会,由导师进行审核,可以进行学位论文送审。审核未通过或未进行审核者其学位论文不得送审。博士生该环节以通过或未通过计成绩,不计学分。

9、学位论文

在完成课程学习、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等环节要求后,按照《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中国矿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和资源与地球科学相关文件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选题与本学科相关,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鼓励学科交叉(鼓励请国内外学者作为第二导师),能较为准确地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把握学科前沿,并清楚阐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反映作者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合理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2)学位论文中所采用的科学调查与实验方法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和可行,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和实验条件应经过严谨的论证,测试结果数据计算方法得当有效;体现作者掌握了所研究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研究所采用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应是作者独立工作获取或以作者为主的研究小组获取的,其总体自主工作量应不少于 60%。

(4)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明确,论据依据充分,结论可靠。在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

(5)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文字简练、图表清晰且规范、表达流畅。给出研究中所涉及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6)学位论文应明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方法、创新点以及薄弱环节。

10、其它环节及要求详见《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国矿业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上文所述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一级学科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中国矿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工商管理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