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05-06|2642

所属学院:应用气象学院

学科门类:农学

学科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科代码:0903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本学科传承于我校1960年创建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1978年获农业气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2008年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

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秉承农业气象学科特色,重点研究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对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影响,形成了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特色方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率100%,50岁以下教师占100%,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7.5%,多人次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称号,并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各1个。

依托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及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近5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累计到账经费21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63篇,其中SCI论文9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

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和技术研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具体要求:

1、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献身农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应用本学科实验操作技能,对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具有独立思考问题、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09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培养方向

1、土壤学

2、植物营养学

3、农业环境保护

4、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

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PETS-5、科技写作;

2、专业基础课程:高级土壤学、高级植物营养学、环境生物学、专业英语、数据统计与分析;

3、专业选修课程: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论、人文素养选修课、高级植物生理学、养分资源管理与技术、微生物生态学、物质循环与全球变化、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现代仪器分析、环境地球化学;

4、实践环节:学术报告、实践活动。

学分要求

1、学分总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5学分

2、课程类别学分要求

2.1 学位课(15学分)

A——公共基础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1学分

PETS-5,2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2 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C——限选课

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算1个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

2.3 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国际交流性强的学科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其他专业鼓励使用原版外文资料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内容。

培养方式与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农业资源与环境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