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介绍

浙江财经大学| 2022-03-23|11719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现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有1个校级研究所,1个硕士点。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博士后2人。近五年来,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道德与文明》等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80余篇,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4项,获省部级等各类奖励共20余项,其中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

本学科方向现有公共伦理、中西伦理思想、经济伦理、传媒伦理、文艺伦理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确立了学科优势。学科点是浙江唯一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科负责人 陈寿灿 教授是浙江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本学科与全国伦理学会、省内有关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宣传文化部门以及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本学科点成功承办了“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2009年)等学术活动,国内伦理学界的权威专家、著名学者先后来学科点开展学术交流。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

1、学术前沿与现实重大问题研究。注重从当代中国重大现实伦理问题出发,关注学科理论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实现伦理理论研究与现实道德建设的对接。其中,法治伦理与宪政伦理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矛盾与道德价值创新研究、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研究等,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

2、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依托本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重视学科交叉与整合,经济伦理研究成果斐然。其中,人本经济学研究、信用伦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在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

3、中西伦理思想的现代化与本土化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 立足当代中国转型期道德重建的现实,以中西伦理思想比较为突破,探究西方伦理思想的本土化与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其中,责任伦理研究、美德伦理研究、传媒伦理研究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

一、公共伦理研究

公共伦理致力于研究与公共事务有关的制度、政策及其主体的伦理属性、伦理价值及其伦理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度伦理、政策伦理、公务人员的职业伦理以及公民的政治美德等方面。本学科方 向现有 教授2名,副教授2名,其中有博士学位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5项,专著4部,在《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战线》、《道德与文明》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本学科方向已在法治伦理研究、社会主义人权与伦理研究、民主化与伦理问题研究等方面形成一定学术积累。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

1、学术领域的前沿性。公共伦理研究在国内外都具有前沿性,西方公共伦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行政伦理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才走向高潮。我国关于公共伦理的系统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21世纪初逐步呈现为显学。这种理论的前沿性无疑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强烈的现实关怀。传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现代公共管理中的权力腐败问题、现代公民社会的理性交往问题、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公民美德问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问题等等的研究,都是本学科方向的优势。

3、丰富独特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素材。浙江省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也在政府创新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创造性探索和典型经验。对这些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提升,从而为更加广泛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是本学科能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中西伦理思想研究

中西伦理思想研究主要考察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当代价值及这一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本学科方 向现有 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3人。近五年主持省部级规划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在最近几年学科建设中,本学科方向已在西方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本学科方向特色:

1.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伦理学是哲学的存在方式之一。本学科团队人员多数具有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理论背景,理论功底深厚,使研究超越了以往局限于单一研究范式的研究思路,确立了人学、实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范式,在透视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况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了最新的哲学方法,在伦理学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的拓展。本学科方向既关注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又同时立足于现实。本方向在深入探究传统伦理思想特质的同时,注重发掘传统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并自觉地将自身的研究与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国当代的道德建设提供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学理资源。这种将理论研究的生长植根于在现实之土壤中的做法,使得本学科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经济伦理研究

经济伦理学主要研究经济的伦理内涵与伦理的经济意义,并在这种研究中寻求经济活动的规范运作及社会总体价值根本实现。本学科方 向现有 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3人,拥有硕士学位2人。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3部;近五年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中,本学科方向已在人本经济学与快乐经济学研究、信用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学术影响。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

1.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及其实践转换。本学科点经济伦理的研究强调理论的创新性,同时,也强调理论研究的现实价值,关注理论研究对推动政策制订、改善与指导人们生活。人本经济、快乐经济、信用理论及企业伦理责任的研究是本学科研究的特色,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也已经成为本学科点的强势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居省内前列,在国内也达到了先进水平。

2.学科的资源整合优势。本校财经类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曾涉猎经济伦理研究,尽管这些研究多是从经济学等维度介入,但却为本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有益的补充,其多年的科研积累,也为本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本学科点经济伦理的研究,充分整合了财经类学科与哲学•伦理学的相关资源,学科发展态势良好。

四 、传媒伦理研究

传媒伦理是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大众传媒当如何履行其职责、大众传媒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的学科。本学科方 向现有 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中 国 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浙 江省 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伦理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中,本学科方向已在国家形象的型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研究、当代中国重大传媒现象的伦理解读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学术积累。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

1、开拓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视角。本学科方向的学者从传媒伦理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重建问题,这开拓了考察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重建的全新视角。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现实是普遍的社会道德失范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道德重建。但此前学界对社会道德重建的研究大多囿于伦理学领域,本学科方向则从传媒视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既强调大众传媒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引导与提升,也强调通过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价值互动提升传媒自身的素养与导向水平。

2、跨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当前我国的传媒伦理研究中,哲学•伦理学界、新闻传播学界、媒体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则尚未完全展开。哲学•伦理学界的学者对实务知识的欠缺、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及媒体从业人员在元理论方面的不足,使得三方研究都存有明显缺陷,却又无法在各自学科领域得到有效解决。本学科方向充分整合了三方资源,不仅相关研究人员有媒体从业经验,而且来自传播学与哲学•伦理学界的学者有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研究相互补正,有效避免了研究的主观性、片面性。

五、文艺伦理研究

文艺伦理以研究文艺与伦理的审美关系为旨趣,以探讨文艺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伦理道德的美为对象,既从文艺的角度考察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也从伦理的维度思考文艺。本学科方 向现有 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3人。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中 国 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3本,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本学科方向已在基本理论研究、伦理比较研究、伦理实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学科的特色:

1、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创新。伦理是研究文艺的重要视角;文艺同样是研究伦理的重要视角。本学科跨越文艺学、伦理学、宗教学、比教学、人类文化学等不同学科,在研究的领域.对象、方法、视野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2、学术研究格局的完备性。国内虽有从事文艺伦理研究的,但是多为学者们的单兵作战,尚未形成学科团队力量。如本学科覆盖基本理论、比较研究、实证研究,且有标志性成果的,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本学科方向整体实力,在国内学界有一定影响。

3、学术研究和学科自身的成长性。与纯粹的理论研究不同,本方向紧密结合当下文艺发展和伦理现实,在文艺与伦理的动态关联与“互文”解读中确立“问题域”,因此,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深具潜质和生长空间。

以上就是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浙江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推荐标签:
  •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学术学位
  •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硕士学位
  •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研究生
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