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科衍生于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0年获批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我校首个工程专硕),2011年起招生培养,2016年被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
十年来,学位点坚持“能力导向、质量优先、规范管理、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在2018年学位点对应调整前,按照“软件工程及理论、软件技术及应用、大数据服务工程”3个研究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宽广领域知识的实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端软件工程专门人才。在2019年获批学位点对应调整后,按照“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与先进制造”等4个研究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培养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
调整后的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数字技术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宽广领域知识的实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端数字技术专门人才,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数字化工程、大数据服务、区块链应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开发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和学术道德。工程硕士毕业生能从事数字技术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数字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熟知软件产业的各种国际规范,具有独立担负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软件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备较好的听、说和技术文档写作等能力。
4、具备较强的数字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软件系统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较高的爱岗敬业精神,掌握基本的软件产品及其知识产权知识,具有法律意识和学术道德。
6、具备从事数字工程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学术能力,包括:
1)具有动态跟踪国内外软件技术更新与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3)具备技术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
4)具备管理实施软件项目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学制与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
研究大规模软件工程化开发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领域应用问题。
2、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研究机器学习、大规模网络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解决消费互联网应用问题。
3、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研究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数据安全等技术,解决价值互联网应用问题。
4、物联网与先进制造
研究万物互联、智能服务等技术,解决物联网与先进制造等工业互联网应用问题。
课程设置
学位公共课程:政治理论、硕士英语、工程数学、工程伦理
学科平台课程: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
学位专业课程:软件项目管理、机器学习
专业选修课程:高级计算机网络、设计模式及应用、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计算机视觉、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物联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挖掘、人文素养
必修环节(专业实践)
1、专业实践
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到校院两级实践基地或校内外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实践,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实践的形式多样化,包括工程与技术交流、工程技术开发实践等形式。实践内容由校内外导师决定。研究生需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报告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专业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专业实践大纲规定的细则执行,并经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该环节的学分。
2、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硕士生组织或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论坛、相关技术讲座、技术报告等工程与技术活动。专业学位硕士生在读期间要求参加各种形式的工程与技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产业展会、校内讲座等等)不少于4次,达到该环节培养要求可计1学分。
3、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教育
专业学位硕士生按要求完成开题、中期、学位论文撰写等学术规范环节,通过导师审查并达到相关学术规范要求,可计1学分。
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学位论文工作,系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方法等。将工程技术与应用能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点突出工程与技术的特色。
1、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或校内实践基地完成。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课程教学与考核要求按照学校研究生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实际项目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3、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点将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推进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科学研究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符合以下二条之一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1)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含独立,或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成果(含学术论文、专著、译著、专利、软著等)1项;
(2) 提交已通过所在学位点审核的实践调研报告、实践案例、规划设计、产品设计等1份。
2、学位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必须直接来源于合作单位的真实项目或具有明确产业前景的技术研发,论文选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报告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含: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致谢。
(3)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4)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学习及实践、实习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浙江师范大学授予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上文所述就是浙江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