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 2022-04-14|10817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2002年获批物理化学硕士点,2005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化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8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和环境化学等主要学科方向,面向国内外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化学ESI排名连续10年进入全球前1%,2022年进入前3‰(全球425名,居全国61)。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二届中国学科评级为A-。所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位点依托“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氟新材料学科”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固体表面反应化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含氟专用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浙江师范大学-巨化集团公司氟化工研发”浙江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示范基地等平台,实验室面积9000余平方米,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齐全,设备总值近亿元,具备良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

学科通过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针对化学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前沿领域,开展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为核心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取得丰硕科研成果,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学科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其中省重大、杰青和重点项目11项,立项科研总经费7000余万;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0篇。

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凝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理工并重、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术团队,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包括共享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3人、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4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8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

0703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方向

1、无机化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电磁屏蔽材料、能源纳米材料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电磁屏蔽材料:开展高效-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开发新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技术;探索无机功能材料在微波吸收与屏蔽领域的应用前景。

(2)能源纳米材料:开展应用于能源、催化和环境领域的无机功能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合成研究,包括:1)光解水及光催化CO2还原等;2)电催化(氧还原、电解水等);3)电化学储能材料及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组装。(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围绕能源、环境和化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工作,包括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选择性气体吸附、分离及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2、分析化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生化分析与传感的研究。针对生物分子识别和重大疾病诊断,结合纳米可控合成技术开展生物活性分子的分离、分析及功能鉴定,设计、构建分子/纳米探针,发展基于光学、电化学等手段的测量策略、原理、方法和传感技术,精准获取目标分析物组成、分布、结构与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在分子水平或纳米尺度上建立体液、细胞、组织以及活体的无损、原位、实时光学成像分析、靶向检测以及复杂体系分析的新方法和新原理;实现分析化学与临床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

3、有机化学

本方向主要针对新物质的创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开展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和超分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1)金属有机化学:以过渡金属促进的配体反应、自由基反应和C-H键官能化等为切入点,研究碳-金属键的形成、转化和再生的重大科学问题,发展过渡金属促进的新型有机反应。(2)新型有机中间体化学:借助超低温反应、低温核磁、原位红外等手段,探索高能量、非稳定有机中间体(如活性高价碘)的制备、检测方法,发展基于此类物种的新反应,例如张力释放的3,3-重排反应。(3)超分子功能材料:围绕新型拓扑结构机械互锁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发展基于分子机器的新型动态材料。

4、物理化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催化材料与绿色化工、光/电化学与功能结构和光/电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催化材料与绿色化工:从事催化新材料及催化技术在相关合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友好合成工艺及选择性合成方法的研究;组合化学方法筛选催化新材料;对化工生产过程绿色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VOCs消除、气/液相氟化、选择性加氢等重要催化过程中新型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合成,探索构效关系、反应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工业化应用中的催化工程技术等问题;含氟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发中的催化剂制备合成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通过量子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软件,从分子层面上研究多相催化剂结构、表面吸附和催化反应过程等科学问题;通过沸石分子筛(膜)的设计合成,应用于化工过程中不同分子的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发展生物质绿色化学转化中新型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

(2)光/电化学与功能结构:致力于单分子结电导及器件表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测量技术,研究电化学、光、分子结构和电极等对单分子电子传输的影响和调控,探究其电子传输规律和构建单分子电子器件;研究生物大分子为模板的纳米团簇合成新方法,以及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选择性建立基于光/电技术的生物、化学识别方法,研究传感信号的物理化学原理及应用。发展基于电化学的多种金属及氧化物微/纳米结构电极制备新技术,研究电极表面吸附和反应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以及有机物的电催化、光催化反应。

(3)光/电催化材料:围绕光/电催化中CO2还原、固氮、制氢等领域的共性问题,研究能源小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活化及转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纳米尺度下多相表界面处光子、电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耦合及演化规律。通过利用精准可控的化学制备手段,调控材料的表面和界面,实现对材料光/电催化性能的调控与提高。通过各类谱学和理论计算的手段,阐明材料的内在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

5、化学生物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通过生物活性分子和荧光纳米探针的设计与构建,实现实时、原位、定量检测疾病标志物以及监测生命活动过程和分子机制,研究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生物活性物种的分布、含量和生物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以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运输,阐明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的分子机理,应用于作物重要农艺性状改良和分子育种。

6、环境化学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毒理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1)环境污染化学:开展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转化归趋与效应的研究。(2) 环境污染控制:通过对膜分离、高级氧化、环境催化等技术的开发和优化、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控制和去除。(3)环境毒理与健康:以环境计算化学、生态毒理学等为研究手段,揭示化学污染物的毒理效应和健康风险。

上文所述就是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推荐标签:
  •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一级学科
  •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硕士研究生
  •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在职研究生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