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温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温州大学| 2023-09-04|8607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文脉可以追溯到孙诒让先生1906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堂。王季思、周予同、戴家祥、王西彦、蒋礼鸿、徐朔方等曾在此执教,先后培养了夏承焘、陈竺同、夏鼐、苏渊雷、朱维之等优秀学者,为学院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人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历史方向)学术型硕士点、学科教学(语文、历史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另有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历史方向)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点。

学科点概述

本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有一定开拓性和创新活力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点负责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彭小燕教授,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科点主持国家、教育部、省社科基金等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读书》《鲁迅研究月刊》《上海鲁迅研究》《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以及韩国匿名评审刊物《中国现代文学》(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两个方向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如下:

首先,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吴其南教授的钱锺书研究、孙良好教授的林语堂研究和温籍作家研究、彭小燕教授的鲁迅研究,及邓集田副教授的金庸研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巫小黎教授的报纸、期刊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暨鲁迅研究颇具特色、任茹文教授的海外华文文学与海外汉学研究,尤其是张爱玲研究亦有自己的个性。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学科点有望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鲁迅研究与传播基地。先后出版了《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围城修辞论》《建筑•抒情•栖居大地——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三维世界》《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巫文化视域下的残雪小说研究》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上海鲁迅研究》,以及韩国匿名评审刊物《中国现代文学》(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现硕士点负责人、彭小燕教授的专著《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获国家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彭小燕教授也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百年中国文学与媒介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曾颇受学界关注。金文兵教授的转型期小说思潮研究和民国学术史研究、邓集田副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平台研究、郭战涛副教授的民国骈体小说研究、陈小碧副教授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研究、鲍良兵副教授的抗战时期文学与历史记忆研究、余琼博士的乡土小说研究、郭垚博士的底层文学研究都颇显实力,先后出版了《颠覆的喜剧》《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研究》等专著,相关研究成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读书》《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重要刊物发表,并先后为《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三,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研究

孙良好教授的九叶诗派和现代歌诗研究以及崔勇博士的新月诗派研究颇具特色,相关研究成果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诗探索》《名作欣赏》等重要刊物发表,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温州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第四,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研究

吴其南教授是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第一位硕士,先后出版《中国童话史》《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童话的诗学》《守望明天》《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等著作。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转载,曾两次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学科科研平台建设

建有校级研究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该所系温州市政协智库;系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浙南瓯越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致力于以有实力、有特色的文学、文化研究,努力置身至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大舞台,直至,努力对接21世纪的世界“文学—学术—文化”水准,持续提升自身的“文学—文化”研究视野、学术水准。同时,以自身扎实的文化积累而为一方“社会—文化”发展之智库。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浙南瓯越文化研究所,则在前者的知识基础上,更直接、更集中地致力于服务一方,以对浙南瓯越一地的“文学—学术—文化”的自觉研究,形成近年来鲜明的研究特色,对现当代温籍作家的研究形成一定的规模性效应。

近几年,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学科点有望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鲁迅研究与传播基地。

师资队伍(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介绍)

吴其南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出版的专著有《中国童话史》《童话的诗学》《修辞论》《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从仪式到狂欢——20世纪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成长的身体维度——当代少儿文学的身体叙事》《走向儿童文学的新观念》等。两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批准号08BZW072;2,20世纪中国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批准号(后期资助)11FZW042),两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专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获2002年获浙江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论文《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正进行《中国古代童话文学的研究》等专著的写作。

孙良好教授,男,现为人文学院院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领域:中国新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现代自由主义作家及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市各类课题10余项,成果多次获教育部、省、市级奖励。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中国文学批评》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教育报》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建筑•抒情•栖居大地——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三维世界》《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彭小燕教授,女,文学博士,现为硕士点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周氏兄弟研究等。专著《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获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曾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曾受邀东京大学客座讲学,授课“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野草”。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多年从事鲁迅研究、周作人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韩国匿名评审刊物《中国现代文学》(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系列论文多次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上海鲁迅研究》连载,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近年来,自觉、积极地致力于将一流科研成果实施教学转化的工作,努力促成大学教学内容的精品化。2019年带领团队,成功开发慕课(MOOC)《鲁迅十五讲》(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

金文兵教授,男,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出版专著《颠覆的喜剧: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高一志与明末西学东传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厦门大学繁荣计划资助成果)。在《世界宗教研究》《文艺争鸣》《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性论文有《接着说“章太炎与王阳明”》(《读书》,2010年第8期)、《明末地方教化“引耶入儒”的现实考量——耶稣会士高一志晚年译著(1630-1640)背景初探》(《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3期),《高一志与“伊拉斯谟的普鲁塔克”》(香港大学“绝域远人:明清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国际研讨会,2012 年12 月7-9 日)。

邓集田副教授,男,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研究、金庸小说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之子课题)、省部级,以及校级科研、教学项目计9项。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文艺争鸣》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写论著、教材2部。

陈小碧副教授,女,文学博士,创意中文教研室主任。曾主持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市社科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近30篇,其中多篇论文观点被引用、转载。出版著作2部。研究成果获温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写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系温州市人文教育学会会长,温州市551工程人才,温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中国写作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会员。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创意写作等。

鲍良兵副教授,男,文学博士,师从陈思和先生。主要从事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研究、阅读史和当代文学批评。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曾获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1)《俞平伯与再说乐府诗〈羽林郎〉争论》,《文艺报》2018年7月25日第5版;(2)《“杨生”晓梦迷“甲骨”——论陈河的《甲骨时光》,《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4期(与孙良好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3)《华人观念、隐逸认同和兄弟异路的幽微表达——周作人1933年致孙福熙手札之释读》,《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12期;(4)《“旅行”中的苏俄形象与中国道路的不同想象——以瞿秋白和徐志摩的苏俄游记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4期;(5)《“暗淡岁月”中的文人传统——以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1期;(6)《作为被压抑了的现代歌诗——早期新诗音乐化的想象、实践和启示》,《浙江学刊》2015年第4期。

巫小黎教授,男,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鲁迅学;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地域文化与近现代广东作家研究;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生产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多种,作为骨干研究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摘载/全文转载20多篇。参编教材多部。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兼职教授。佛山市图书馆南风讲坛、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有为讲坛特邀讲席。

任茹文教授,女,现为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在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分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海外华文文学与海外汉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期张爱玲研究”。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论的创作心理》、《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陌生异族形象》等论文几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收录,出版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世俗性与革命性关系研究》《批评的观念》等,另有合著数部。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已毕业硕士人数76人,其中优秀毕业生5人,优秀毕业论文34人次,2人荣获国家奖学金,9人攻读博士研究生。

相对于同类高校,我们的特色亮点,是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高,从事作家作品研究和史料梳理、考订的比例较高。未来数年,从事鲁迅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温籍作家作品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会有所增加。

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9位同学,多数攻读的是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其中上海大学1位,硕士导师为已故的叶世祥教授(曾为温州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1位,硕士导师为彭小燕教授;复旦大学1位、浙江大学1位、华东师范大学2位、山东师范大学1位、上海交通大学1位,这6位同学的硕士导师皆为孙良好教授;安徽师范大学1位,硕士导师金文兵教授。

上文所述就是温州大学中国现代当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温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推荐标签:
  • 温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学位
  • 温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 温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
温州大学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