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 2023-11-24|8597

所属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

学科代码:083300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简介 

现代城乡规划是在市政工程、建筑学和社会治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自然资源、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规划、合理配置和实施管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城乡规划学科经历了不断变革和逐渐成熟的过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设计和工程领域扩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 政策和体制领域、生态和环境领域、方法和技术领域,并且不断地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为跨学科的综合学科领域。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始建于1952年,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经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正式认定,该学科为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学科。2012年,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2015年被列为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建设计划(2015-2017)。

2017年经教育部认定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为一流学科。2017年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所在的城市规划系吴志强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规划系现有在职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师资占60%以上。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以城市规划系为核心,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密度人居环 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GUIHUA》编辑部、自然资源部-同济大学国土空间规划人才研究与培训中心、住建部城市规划和建设干部培训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亚太地区)培训与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亚洲发展银行“城市知识中心”等协同合作,形成 教学-研究-咨询综合体,为城乡规划学科领军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

本学科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2、掌握所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

3、全面掌握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1)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城乡规划的基本属性,包括城乡规划的作用、过程、价值取向和历史发展等。

(2)空间规划理论:核心是城乡自然资源的综合规划、合理配置和空间形态塑造理论。

(3)城乡区域的各项物质空间资源组成部分规划的具体理论: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和社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历史遗产保护、综合防灾、智能城镇化等。

(4)规划管理的理论:空间规划管理不仅是专业技术过程,还涉及到行政、法律、经济机制,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理论。

4、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

(1)原创型的创新能力:在城乡规划学科的特定领域,建立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验证其在解析城乡规划实践问题中的有效性。

(2)批判型的创新能力:对于城乡规划学科的既有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批判,并且验证其在特定条件下是无效的;对于城乡规划学科的既有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实质性的修正,使之更有说服力地解析相应的城乡规划实践问题。

(3)集成型的创新能力:综合性地应用城乡规划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既有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效地解析城乡规划领域中尚未解决的实践问题。

5、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要具备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的能力;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既能够有效地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又能够对他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和鉴别。由于城乡规划学科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 属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城乡规划学科中的综合应用,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083300 城乡规划学学术学位研究方向

1、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2、城市开发控制和城市设计

3、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管理

4、城乡规划方法和技术

5、城乡社区发展和住房建设

6、城乡发展历史和遗产保护

7、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

8、智能城镇化和城乡可持续发展

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学术英语写作III、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III、第一外国语(德语)、第一外国语(日语)、第一外国语(俄语)、第一外国语(法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专业学位课程:现代规划技术与应用、城市研究方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城市系统分析与决策优化;

3、选修课程:城市气候学、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4、必修环节:论文选题、中期综合考核、同济高等讲堂、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坊。

学分要求

1、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含基于研究方向的跨学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1门,2学分),必修环节9学分(论文选题1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2学分、同济高等讲堂2学分、 中期综合考核3学分、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1学分)。

2、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坊是指由城市规划系组织的面向博士研究的工作坊。博士生应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3次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坊。

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由各学科专业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若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召开选题报告会。论文选题第一次不通过者,需在6个月后申请重新进行选题报告会。

2、中期综合考核:博士研究生的中期综合考核由学科专业集中组织。考试成绩按学院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优的比例≤40%,成绩为良的比例≤40%,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中期综合考核第一次不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申请再次考核。

3、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盲审。

4、盲审: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5、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撰写格式、评阅程序、答辩组织和答辩程序按照《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同济大学学位论文选题评阅答辩工作规范》 执行。

6、涉密论文: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与涉密学位论文管理规定》(同济研【2018】65号)执行。

成果要求

参照《2021年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博士学位标准及发表学术成果规定》执行。

分流与退出机制

1、在学期间累计多于两门(含两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2、论文选题或中期综合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如为硕博连读(博士阶段)研究生,若所在学科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可以提出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可以分流进入硕士 阶段培养。

3、学制内未通过中期综合考核的博士生,予以退学处理。

备注

1、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入学后前2个学期,必修环节中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必须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完成。

2、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6个月,中期综合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12个月。

3、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博士生应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16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堂管理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上文所述就是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同济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推荐标签:
  •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学术学位
  •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学位
  •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学位
  •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