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流的优化配置、以及供应链合作与协调策略等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工程与管理交叉学科,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密切相关。物流工程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掌握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物流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东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物流工程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特征,其研究方法不但要运用工程科学中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等量化分析方法,还要用到经济和管理科学中的案例分析、现场调研等实证分析方法。
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流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工程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物流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高层次物流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研究方向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物流系统运营管理
(3)采购物流
(4)国际物流
(5)应急物流
(6)物流/供应链金融
(7)智能物流
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程:学位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业英语(文献精读)
基础学位课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软计算方法、经济管理中的博弈方法、随机系统分析、动态系统分析与决策、项目管理概论、物流系统运作管理、供应链建模、规划理论与方法
专业必修课程:职业素质教育、专业实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实践
论文要求
文献阅读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3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一篇综述。论文撰写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能少于2万字。论文学术水平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成果考核要求本领域申请硕士学位前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专利1项。
师资力量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博士生指导教师67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657人;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13个学科门类中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科研成果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2年,科研经费到款13.6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348件,发明专利授权638件,申请PCT专利18件。SCI论文收录145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近年来,东南大学相继产生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一批专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3G、4G、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近四年来,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1项。
学术交流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389人,其中学历生1021人。东南大学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