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06-09|1617

所属学院:大气物理学院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学科代码:070602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始建于1960年,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2011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05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7年,本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大气科学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及其气候效应、大气污染与环境评价、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环境探测与遥感等,发展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前列,国际有一定影响。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人,加拿大等外籍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80%。

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国家级气象综合探测试验基地、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多年来本专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涉及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化学机制、空气污染质量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气象卫星雷达观测和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研究等,它们都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丞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气物理学科的发展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影响着雾霾污染天气的治理等,因此本专业对我国气象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二级学科培养方向

1、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

2、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

3、大气边界层物理

4、气象要素和大气成分探测

5、卫星/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

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5学分。

2、课程设置分类

    1)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限选课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

    3)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3、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PETS-5、科技写作;

    2)专业基础课程:气溶胶和云科学进展、大气化学、大气辐射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3)限选课程:导师自主设置课程(学术前沿讲座);

    4)专业选修课程:中尺度大气数值模拟、大气扩散理论与模拟、现代天气雷达探测技术与应用、现代气象卫星探测与应用、专业数据分析实践、气象资料同、天气预报当班实习、人文素养选修课;

    5)实践环节:学术报告、实践活动。

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年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4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4、申请学位: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1、学术报告(必修,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必修,1学分)

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1)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2)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3)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4)课外学术活动,参加各类型校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附加说明

本科阶段非大气科学类专业的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其中的两门气象类课程:大气科学专业导论、天气学原理、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推荐标签:
  • 南京信息工程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术学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学位
  • 南京信工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培养方案
  • 南京信工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