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软件学院
学科名称: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学科代码:095136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设施化、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现代农业园区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特色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是农业信息化、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三个学科方向的有机融合,是一门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机械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该领域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交叉型高层次人才。
师资队伍
软件学院研究生师资队伍拥有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双视野(技术前沿视野、国际化视野)、双师(工程师、讲师)教学科研人才四十多人,同时学院聘请了校外行业导师十五人。学院教师主持国家基金数十项,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汇聚了大北农标兵、青年井冈学者、金牌青年教师等各类获奖人才。
科学研究
095136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专业学位学科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导,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依托,注重结合江西农业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和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已形成领域鲜明、特色突出的四大研究方向:
1、大数据与计算智能:该方向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智能方法和技术,对高维复杂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推理,从中发现潜在有价值的知识,为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该方向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技术对视觉信息显著性检测、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天气预测、视觉测量、病虫害特征信息识别研究等;
3、物联网及检测技术:该方向研发产品生产和检测方面的数据采集、传输、加工与存储过程中的物联网软件和硬件系统,将该系统服务于实际农业生产,降低产品生产和检测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4、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该方向旨在利用数值计算、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立基于生理生态因子的作物动态生长可视化测量系统,借助计算机实现作物的数字化栽培,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技术手段。
应用性科研成果
1、村镇创业创新主体与科技资源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建构研究。针对农业科技领域积累了海量的多源异构科技成果数据,且这些数据资源存在难以有效集成与共享难题,建立统一数据管理访问机制,提出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表示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面向农业科技数据资源的知识图谱,该研究成果能够从新视角将农业科技成果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集成组织,使人们可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科技成果信息,对于实现对科技成果供求双方的知识精准推荐和农业生产的智能决策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
2、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农业科技成果权益易流失、维权难度大、保护体系不健全、产权保护基层参与度低等问题,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技术和基于智能合约的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共享保障机制,该成果能够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数据可信交互、科技资源信息分布式存储与高通量处理等难题,形成可确权、授权、维权、低成本的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高效保护方案。
3、农资农产品可信品控的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装置的研发。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其信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信力问题,研究与区块链结合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生产信息智能导入系统和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搭建特定示范区的下行农资、上行农产品“一物一码,绿卡上链”的品控管理体系,实现生产、交易的全流程可见、全链路可信、全节点监管。该研究能够解决农资农产品全链条的品质控制可信问题,促使生产方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信心。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江西省井冈山、永新县、上高县、丰城等4县市开展了示范应用工作,为当地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交易服务提供一套全流程信息共享、全链路可信、全节点共同监管型可信管理技术。
科研项目情况
本年度在研科研项目28项,研发总经费共计411.1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等。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 15篇、EI 6篇、A类4篇、中文核心13篇。
奖助体系
1、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和学校关于研究生奖助工作的有关精神,学院在广泛争取学生的意见建议下,制定了较完善的奖助体系和管理办法,如《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选细则》,明确了奖助对象、奖励标准、评审原则与要求,受奖助者的责任与义务。
2、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多项奖学金与助学金,形成了完整的资助体系。2021年年本学位点有1人国家奖学金(20000元/每人),1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10000元/人),22人获得学业奖学金(8000元/人,覆盖率30%),32人获得校级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3000-5000元/人,覆盖率70%),95人获得国家助学金(6000元/人/年,覆盖率100%),以及助学贷款和助教补助等。
人才培养情况1、招生选拔
2020年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报考总数为36人,一志愿上线23人(含非全1人),上线人数占比约为64%。本专业最终调剂18人,共录取学生41人(含非全1人)。录取学生中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有29人,其他人员12人;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学生有41人,其中来自一本院校的学生有24人。
2021年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报考总数为53人,一志愿上线34人(含非全2人),上线人数占比约为64%。本专业最终调剂12人,共录取学生46人。录取学生中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有29人,其他人员12人;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学生有41人,其中来自一本院校的学生有24人。
2、思政教育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学位点共有学生党员36名,占学科总人数38%。2021年申请入党人数30人,较2020年增长15人.全年共发展研究生党员11人,完成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2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人。2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为所在地的社区稳定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1)加强研究生思政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导师—辅导员—团支书”三级思政工作力量,在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
2)以党建带动团建,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
3)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抓顶层设计、抓带头示范、抓教研交流、抓评价改革,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4)全面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把支部建在团队上,组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党小组”。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21年共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共0成,累计参加500人次,包括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线上或线下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学术沙龙等,打造学术特色的研究生交流活动,启迪科研思维、提升科研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6)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辅导员教师队伍。
课程教学
本专业课程总学分控制在38-40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10-12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所有教学课程均应在第一学年内开设完毕。其中领域主干课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主讲教师:陈雄飞、余佳佳、刘兆朋、刘俊安)、农业信息技术(主讲教师:赵应丁)、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主讲教师:姚明印)、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讲教师:刘仁鑫、杨卫平、黎静、赵进辉)、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主讲教师:熊安平)、农业大数据(主讲教师:易文龙)、软件开发与应用(主讲教师:邓泓)。
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一、英语二、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领域主干课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农业信息技术、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农业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大数据、软件开发与应用;
3、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试验设计与统计、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4、选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精确农业、有限元分析、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农业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高级设施环境调控、温室设计原理及建造技术、设施农业进展专题、大数据数学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公务员能力养成、中国哲学与智慧、音乐赏析、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与利用;
5、必修环节:Seminar、听学术讲座(至少3次)、专业实践、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
上文所述就是江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