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二级学科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福建林学院土壤教研组,主要立足南方红壤区和漫长海岸线的特点,培养南方水土保持领域的人才,开展科学研究。1988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专业专科生,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水土保持系,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5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已成为林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形成了4个极具南方鲜明特色的水土保持研究方向:1)红壤区土壤侵蚀与防治;2)森林理水功能;3)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4)沿海防护林营建与功能。
师资队伍
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
学科带头人马祥庆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森林与环境学报》副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海峡联合基金等20多项课题,11项成果获奖,发表论文60余篇。
研究条件
本学科组建了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1个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福建长汀红壤丘陵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1个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1个土壤岩石标本室,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840多万元,在全省各地建立了大量径流观测场。
科研成果
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50多项课题,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0多项,发明10余项专利,出版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等专著。
上文所述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水利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生学位二级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福建农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