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电子信息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相关领域包括电子、通信、仪器仪表、控制、计算机、电气、软件、光电等,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培养定位明晰,服务于电子信息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电子信息专业成立于2010年并开始招生,是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及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本专业相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省级一流学科。本专业现有校内导师27人,校外导师1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级工程师13人,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横纵向科研项目总计到帐约1500万元,主持各类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及横向68项;共计发表的各类学术研究论文124篇,其中SCI/EI 收录69篇;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本专业培养学生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在专业实践环节上,要求学生全程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过程,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选题源自企业创新需求和行业热点,形成了面向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的工程特色。本工程领域的就业行业包括集成电路、仪器仪表、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核智能仪器等行业。
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领域
1、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提供智能检测、识别、处理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学科。随着电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嵌入式通信、物联网、智能信号处理研究等逐渐成为本领域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本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嵌入式通信系统设计
该方向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为基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单片机通信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单片机电路和相关软件设计的通信系统设计技术;FPGA通信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基于FPGA设计的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包括5G移动通信中各种前沿通信技术的开发;基于ARM的嵌入式通信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通信设备的开发方面的技术;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方向,主要研究基于STM32的CAN软/硬件设计、Bluetooth无线网络通信、ZigBee网关设计、Windows CE网络服务器开发、Android系统LBS定位应用开发等。
(2)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
该方向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研究方向,其涵盖了微机电、嵌入式、网络通信、软件与算法、电源储能等技术,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环境监测方向,主要研究面向伴生金属矿放射性污染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等;工业传感与控制方向,主要研究工业生产过程的在线测量及实时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等;智能感知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机器视觉关键算法、视觉及智能识别平台等;电气自动化与远程监控方向,主要研究高压电气设备安全与检修的智能预警、诊断与决策系统等;
(3)图像、视频信号智能处理
该方向以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图像处理技术方向,主要包括传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信号处理、核地学图像信号处理等;计算机视觉方向,主要包括图像特征提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分类和识别等;视频编码方向,主要包括HEVC视频压缩编码和AVS视频压缩编码等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图像质量评价方向,主要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质量进行评价的技术。
(4)智能核仪器
该方向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基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智能化铀矿放射性测井技术与仪器研发;智能化铀矿放射性测井信息处理、分析与解释系统研发;智能化石油测井技术与仪器研发;智能化石油测井数据处理、分析与解释系统研发;智能化核仪器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及应用研究;核仪器大数据智能分析算法研究等。
2、仪器仪表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是提供智能检测、计量、处理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学科。随着仪器仪表领域的技术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感知与处理、过程测控系统、装备及集成技术、微系统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及制造技术、新型计量测试仪器及计量基准研究等逐渐成为本领域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本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智能仪器与智能传感器
该方向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高精度同步技术、大功率逆变技术、弱信号相关检测技术、物联网技术、5G通讯技术、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技术为基础,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智能化仪器、地球探测技术与仪器、地质机械(仪器)研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仪器研发;智能地震传感器、智能光纤传感、智能生物传感器及水污染监测仪器研发;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地震波速时空变化、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地震危险性研究等。
(2)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该研究以复杂系统、机器人及无人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智能控制、伺服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开展智能机器人及无人系统的感知、识别、控制及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的新方法、新理论;机器人的协同优化与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典型对象的智能控制研究。针对系统中复杂的控制问题,实施最优控制与自适应控制、专家控制及自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针对机器人的协同优化与智能决策理论,研究机器人的最优路径规划、多智能体的协同优化与决策及智能控制。
(3)智能信息处理
该方向主要研究构造智能机器的技术与方法,使计算机具有自动知识获取、知识推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机器学习方法,计算智能方法等,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智能医疗、穿戴式设备、智慧农业以及地学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特征提取与疾病筛查;基于无人机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测、农作物分类与识别;基于虚拟仪器与深度学习的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基于压缩感知、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语音信号及电磁信号信噪分离、信噪识别以及数据挖掘等。
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电子科学、通信科学、仪器仪表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实施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研究生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公共基础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8学分。
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方面要求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实验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及案例课程在培养单位或实习基地开展。
2、专业实践目的是使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为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须参加不少于12个月的专业实践。
3、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
4、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导师指导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指导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项目研究等多个环节。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技英语阅读、学术英语写作与口语、工程伦理;
2、专业必修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传感器技术、机器学习;
3、专业选修课程: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核辐射探测仪器与方法、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核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设计与编程、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仪器仪表工程方向)、先进控制技术(仪器仪表工程方向);
4、公共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科学类研究生必选)、创新创业类课程。
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
能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发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发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除涉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3、专业实践
结合本单位的科研平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条件,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充分重视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及监控。严格制定评价标准,通过专业实践答辩、实践材料(如实践记录、实践报告等)撰写的质量、校外导师评定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加强专业实践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不得申请学位论文送审。
学位基本要求
按照《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东华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上文所述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东华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