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体育学院
学科名称:体育
学科代码:045200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等领域专项技术能力与运用专项知识的能力,具备较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招生对象
一般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体报考条件以学校正式颁发的招生简章为准。
学习方式和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045200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领域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体育硕士采用课程学习、体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体育领域任职资格认证相衔接。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体育实践等5个模块。公共课着力于提高研究生的基本素养;专业领域核心课和体育实践,着力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选修课着力于研究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
(一)公共课(10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基础英语(2学分)
3、自然辩证法(1学分)
4、专业英语(2学分)
5、计算机应用(2学分)
6、论文写作指导(1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6学分)
1、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3学分)
2、体育科研方法(3学分)
(三)专业核心课(4学分)
1、体育教学领域
1)体育教材教法(2学分)
2)体育教学研究进展(2学分)
2、运动训练领域
1)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2学分)
2)运动训练研究进展(2学分)
(四)选修课(至少选16学分)
1、专业理论选修课(至少选修5门,共10学分)
1)体育运动心理学(2学分)
2)运动训练监控实验技术(2学分)
3)体育产业经济学(2学分)
4)体育统计与SPSS(2学分)
5)体育竞赛组织与编排(2学分)
6)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与应用(2学分)
7)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2学分)
8)运动选材学(2学分)
9)运动损伤与康复(2学分)
10)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2学分)
2、专项技能选修课(1-3学期每学期至少选修一项,共6学分)
1)田径(2学分)
2)体操(2学分)
3)篮球(2学分)
4)足球(2学分)
5)排球(2学分)
6)乒乓球(2学分)
7)羽毛球(2学分)
8)网球(2学分)
9)大众健美操(2学分)
10)体育舞蹈(2学分)
11)武术套路(2学分)
12)散打(2学分)
13)跆拳道(2学分)
14)游泳(2学分)
15)皮划艇(2学分)
(五)专业实践(7学分)
体育实践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研究生实践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位论文选题、撰写提供实践研究方面的支持。
1、校内实践(3学分)
1)技能实训课(2学分)
2)竞赛组织见习(1学分)
2、校外实践(4学分)
体育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包括观摩考察、体育训练、实习等环节。实习一般安排在第4、第5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每学期提交两篇实践报告,并填写考核意见表,由第二导师评定签名,经学院与第二导师沟通后确定评分。
培养方式
1、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第一导师是学院现已聘任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第二导师是体育行业部门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含外聘导师)。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一导)和实践导师(二导)各1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实践导师主要负责校外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可参与专题讲座、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实现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2、体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1学期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并开始执行个人培养计划。
3、采用课程学习、体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4、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应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前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课程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对研究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方法技术分析、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采用考试形式为主,选修课和体育实践采用考查形式为主。公共课60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分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选修课和体育实践60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
6、强化体育实践环节。学校在行业部门建立稳定的体育实践基地,制订体育实践实施方案并切实做好组织与实施工作。建立科学的体育实践活动考核评价和体育实践能力展示机制。体育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提交一项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实践创新成果,成果可以是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2个以上)、运动训练方案(年度及以上训练方案)、体育调研报告或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体育实践模块学分。
7、实行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机制。考核时间为每年6月份,考核对象为二年级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业务能力、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要求为读书笔记20篇,每篇1000字以上,由导师考核)、听讲座(要求5次及以上,由学院考核)、体育实践、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查找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进行改进。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视情况延长其学习年限或劝其退学。
8、实行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成长负全面责任。同时,学校按专业领域成立导师组,导师组一般由5-7名本专业领域校内资深导师、实践导师代表共同组成。导师组主要负责对课程教学、体育实践、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由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写作、论文检测和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构成。除体育实践环节外,研究生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课程学分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2、学位论文的选题须依据所选专业领域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组织,研究生应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查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下一阶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一般应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
4、学位论论文中期报告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后进行,由导师组组织。中期报告会上,研究生应报告论文的研究工作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计划。导师组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评价,并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对于未通过中期报告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协同导师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并视情况决定研究生是否延期申请学位。
5、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能体现研究生综合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方法技术分析、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与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论文字数不少于3.5万字,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应经导师审阅且书面同意后方可提交申请学位。
6、实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校内外评阅等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经导师审阅同意后,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论文答辩时间前二个月)提交规定格式的学位论文纸质稿一式两份和电子稿。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未达到规定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双盲两审制,评阅专家中一般应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的体育行业专家或管理人员。学位论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的体育行业专家或管理人员。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或12月。
毕业和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体育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43学分方准予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修满规定学分但不符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者,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审定同意,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上文所述就是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