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4-06-09|2461

所属学院:大气物理学院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学科代码:070602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学科介绍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始建于1960年,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2011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05年本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7年,本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大气科学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及其气候效应、大气污染与环境评价、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环境探测与遥感等,发展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前列,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人,加拿大等外籍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80%。

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国家级气象综合探测试验基地、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多年来本专业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涉及云-辐射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化学机制、空气污染质量预报、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气象卫星雷达观测和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研究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丞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气物理学科的发展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影响着雾霾污染天气的治理等,因此本专业对我国气象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后有能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二级学科培养方向

1、云雾降水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云和降水宏微观结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优化作业技术研究;雾物理化学特性及生消机制;云雾降水模式系统研究及应用。

2、云、气溶胶与辐射相互作用:大气辐射与云、气溶胶及气候的相互作用;云、大气气溶胶和地面特征的地基与空基遥感;地球辐射收支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当代气候模式中的辐射参数化研究等。

3、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微量成分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等物理过程和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以及大气中微、痕量成分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大气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变化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其他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环境气象及其空气质量的预测、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紫外线对人体和农林作物的影响和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

4、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测量和观测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光频电磁波与大气相互作用,进行大气成分、大气环境质量激光监测方法及仪器、激光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云雾探测系统及应用的研究。

5、大气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主动和被动式大气遥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空间遥感手段对地球物理参数的反演。包括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激光雷达原理、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区域降水测量技术、天气多普勒雷达的数据处理、卫星导风技术、卫星反演环境大气参数等。

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6年。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

(二)课程设置分类

    1、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限选课应含1门导师自主开设的研究方向前沿课程,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

    3、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等。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ETS-5(高阶)、科技写作(高级);

    2、专业基础课程:大气物理研究进展;

    3、限选课程:第二外语;

    4、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文献阅读、学术前沿讲座、人文素养选修课;

    5、实践环节:学术报告。

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1、选题与开题

博士论文选题应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背景,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具有学术创新。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广泛文献阅读、学术调研,明确研究方向,予以确定。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开始准备。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2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1年方可申请预答辩。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由博士生向专家评审组作论文中期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与会专家审议。要在校内公开举行学术报告,报告需聘请本研究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报告会由学院制定相关专家主持。与会专家应对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论文中期报告通过后应形成书面材料,经导师和与会专家审查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延期重新考核”、“不通过”三种。考核结论为“延期重新考核”的博士生,给予半年考察期,半年后再次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博士生,或在最长修业年限前一年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按照有关规定应给予退学处理的,由考核专家组上报研究生所在学院,经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学校审批,并做出处理决定。硕博连读生,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审议,报学校批准后,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该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能申请正式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正式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5、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以学术报告为主(必修,1学分)。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上文所述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免费领取】国内、国际各大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位招生简章信息

免费领取 :
推荐学校 :
推荐专业 :
当前学历 :
学生姓名 :
联系方式 :
相关文章推荐

16

2024.11

江苏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这007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曲学史、活态戏曲研究、影视理论与批评等;1303 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1、戏剧戏曲学;2、传统戏曲与活态戏曲研究;3、影视理论与批评。

16

2024.11

江苏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点创建于2006年, 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在汉画像艺术、审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301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1、艺术史与汉画像研究;2、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16

2024.11

江苏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外国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外传记诗学、比较神话学等领域走在国内学术前列。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2、世界文学;3、西方文化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4、东亚文学与文化交流史。

16

2024.11

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1、现代文学;2、当代文学;3、世界华文文学。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江苏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