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化学
学科代码:0703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取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次年开始招生直到现在。本学科拥有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博士化率98%以上,学科梯队结构合理。该学科主要针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相互作用和转化等问题,应用新型实验技术和化学理论致力于从分子层次理解化学转化的机理,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有密切联系。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有机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与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及材料;电分析化学等,覆盖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在学术上属学科前沿。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及横向课题等,多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
研究方向
1、功能有机化学(Organic Functional Chemistry)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有机功能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形成新的功能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含氮杂环化合物对不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摩擦磨损研究;(2)精细化学品化学;(3)有机功能材料表面性能;(4)功能有机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2、功能高分子材料(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
本研究方向在光电材料研究和应用方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利用化学和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一系列共轭主链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优化聚合物结构单元;结合芳香族导电聚合物结构特点,通过与稀土离子的复合,在改变链结构的同时实现聚合物电性能的增强。(2)综合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简便、易控、无添加剂无模板聚合方式,合成具有不同形貌的纳米导电聚合物,并进行相关性质的研究,侧重在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通过与无机纳米氧化物或碳纳米管复合,更加有效地实现聚合物在电催化、化学和生物传感的应用。(3)运用高分子相容性原理,将导电聚合物复合到其他聚合物材料(PE、PP)中,在不改变这些材料性能条件下实现材料新的功能化,尤其在光电材料方面获得突破。
3、能源与环境化学(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以化学方法设计合成功能性吸附剂及催化剂材料,研究它们在太阳能高效利用、大气环境修复、水环境污染物转化等方面的物理、化学过程,以达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目的,在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化学转化过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功能修饰与优化;(2)吸附型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3)二维片状纳米材料的催化过程的理论计算;(4)核壳纳米结构的调控与制备;
4、生物化学及材料(Biochemistry and Materials)
本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等。(1)研究纤维复合材料;(2)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设计与骨修复应用;(3)高分子材料的静电纺丝膜的制备与牙周再生行为研究。
5、电分析化学(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本研究方向在电化学酶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综合利用环境化学、酶学和分析化学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快速、高效检测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电化学酶传感器方法。(2)通过合成新的化学传感器表面催化剂及对表面催化剂的组装,构建新型测定生物活性分子的化学传感器方法。(3)利用核酸适配体对靶分子具有高度亲和力、专一性的识别能力和空间位阻小等优点,发展可高灵敏、快速和准确测定靶分子的无试剂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方法。
培养目标
0703 化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独立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能够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考核,并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进行学位论文相关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方式实行导师或导师组制度。从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为起点,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为终点计算,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学习年限
1、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2、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半年或一年提前毕业。
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学分的基本要求是:总学分不少于4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6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学位论文16学分。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英语;
2、学科基础课程:材料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催化原理、纳米材料、界面化学、环境化学、高分子材料加工、现代分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先进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生物材料、材料表面与界面;
3、学科前沿课程:化学前沿专题;
4、公共选修课程:知识产权、矩阵理论及应用、应用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二外语(日、法、德、韩)、美术鉴赏、运动营养与健康、音乐鉴赏、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创新创业与自我管理、专利与文献检索、国学、体育训练综合;
5、专业选修课程:科技写作、计算化学、材料与化工安全工程、聚合物改性、表面分析技术、现代分离方法、聚合反应原理、现代高分子物理学、材料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加工、生物材料表面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制备与结构表征实验技术。
必修环节
1、学术交流活动(2学分)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 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汇总各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填写本人参加学术报告活动汇总表,交导师审核后,由导师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2、开题报告(2学分)
开题报告主要回答五个问题:
(一)学位论文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从学位论文题目开始,题目要具体;对主要研究内容的描述,应明确回答论文力求解决的问题,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等应有详细说明,而且应说明理由;研究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是有别于他人、本人需要重点突破并能反映研究亮点和创新点的研究内容。
(二)为什么要研究?先从选题来源背景说明研究意义;再从研究现状的需要说明研究意义。在研究现状的综述方面,应归纳前人对该选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采用了什么理论和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研究、效果怎样(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效果)、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等。
(三)准备怎样开展研究?包括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等内容,技术方案主要指研究思路(步骤),重点描述研究重点和难点的技术方案,包括理论、方法、技术路线等。
(四)预期目标是什么?研究想达到的目标及预期成果,甚至包括具体的技术指标、推广应用价值等。
(五)研究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应对的措施。这些困难可能来自理论方面、技术方面、经费方面、实验条件、数据收集方面等,是否存在本人无法克服的困难,万一遇到这样的困难(比如你的选题存在理论难点)而导致你的研究无法继续进行,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应对方案)等。
因此,开题报告要对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详细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应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至少应该早于学位论文评阅前一年完成。
学位论文
1、中期考核是对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保障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学院组建研究生论文中期考核工作小组,全面考核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专业技能等情况。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也可与论文开题工作合并进行。从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到答辩的时间至少有半年。
2、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查重检测、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从学位论文开题到答辩的准备时间,不得少于1年,开题报告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
研究生至少要在提交论文送审前的1个月参加学科组织的预答辩,根据预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能送审论文。预答辩未通过者,不予送审,延期半年后再次预答辩。
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按注册就读的一级学科名称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毕业时需满足下面条件之一:
1、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CSCD、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含网络版)为准,“华东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导师和研究生共同负责学术论文的发表并承担相关责任;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有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
3、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署名华东交通大学,有证书)1项,可等同于在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4、以毕业论文相关的三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并获得省级以上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三);国家级奖励(排名前五);
5、参编科技出版物(五万字及以上);
6、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并颁布实施(研究生署名,且华东交通大学署名单位)。
其他规定
硕士英语实行免修制度。申请免修条件如下:
(1)TOEFL成绩85分以上;
(2)IELTS成绩6.5分以上;
(3)GRE成绩320以上(新);
(4)国家英语六级CET6考试500分以上;
(5)本科或硕士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本方案解释权归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尽事宜以学校相关制度为准。
上文所述就是华东交通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势明显,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华数集团、网易、科大讯飞和电魂网络等行业头部企业建有深度合作关系。0854 电子信息研究方向:1、智能媒体与交互;2、视听媒体处理与传播;3、光电信息与演艺工程。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MLIS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服务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践行“数字信管、赋能传媒”人才培养理念,125500 图书情报研究方向:1、信息资源与数字文化内容管理;2、情报分析与新媒体大数据管理;3、知识服务与公共文化管理。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MTI翻译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为2024年新增专业硕士点。本专业学位点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旨在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浙江区域发展和语言服务行业需求;0551 翻译研究方向:1、中英(英中)翻译(艺术翻译);2、中英(英中)翻译(新闻翻译)。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MJC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2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055200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方向:1、广播电视与视听传播;2、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3、全球媒体与国际传播;4、媒介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