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诚实守信、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健康的身心素质、宽广的知识积累、积极的创新意识、富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备解决理论和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富有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能够针对国际学术前沿问题、面向国家发展重要需求,积极开展原始创新、技术革新和集成创新,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形成学术创新素养。
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与技术有透彻了解和把握,善于发现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并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做出创新性成果,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阅读文献、撰写学术论文。能够准确、清晰、富有逻辑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具备较好的学术交流能力。
学科简介
本学科自2000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博导19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1人、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钱江学者1人、省“151”人才8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特色优势
1、学科平台基础夯实。本学科于2008、2013年连续2次获批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软件工程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6年“图与网络优化”获批为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
2、科学研究成果丰富。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5000万元。发表的论文中被SCI/EI论文收录近3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等。
3、人才培养成效明显。近五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ACM等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国际金奖4项、银奖4项、国家一等奖7项。
研究方向
1、图论
主要研究图论,包括图的结构、图的染色与标号、图的荫度与分解、网络存活率、极值图论、图的表示理论、半序集理论、Ramsey理论等。
2、网络安全与优化
主要研究网络优化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侧重于组合算法、近似算法、算法复杂性等。
3、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工程
主要研究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多示例与多标记学习、降维与特征选择、结构学习与聚类、跨媒体大数据挖掘、人脸识别等。
4、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仿真、信息感知与信息融合、智能优化与决策、智能人机交互、耦合与协作等领域面向特定应用背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机器人控制、数字化设计与相关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非线性系统镇定与观测器设计等。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课程设置
学位公共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研究生公共英语、研究生专业英语
学科平台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操作系统、高级数据库技术、随机过程、矩阵论、数理统计、现代控制理论
学位专业课程:高级软件工程、并行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数值分析、测试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工程、交通流理论、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流体力学与仿真、机械工程导论、振动分析基础
专业选修课程: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安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环境、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神经网络、近似算法、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科学前沿讲座、小波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虚拟仪器设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测控与机电工程前沿讲座、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运输系统仿真与建模、机械设备与故障诊断、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高级有限元设计、压电驱动基础理论及应用、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最优控制理论、机械系统动力学、机器人学、现代设计方法学、仿生设计学、先进成形制造技术、高等机械设计、微型机械导论
培养环节
参见《浙江师范大学关于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另外,对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学位论文开题作如下说明:
1、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选入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2、学位论文开题
(1)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应同导师的科研任务密切结合,这样既可以使研究生在学期间就能为国家做贡献,又能保证论文工作有较好的基础条件(经费、设备等),确保培养质量。选题还应结合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等,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力,从而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全面的科研工作的训练。
(2)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调研,在第三或四学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各研究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在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后,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
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1)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着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以及从事本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或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指导;
3)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2、学术活动环节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式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 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汇总各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填写本人参加学术报告活动汇总表,交导师审核后,由导师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3、专业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阶段后进入专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实践的目的: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
2)实践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企事业单位实习、校内外科研实践、助教助管等形式。
3)实践的指导形式:在导师和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种或二种形式。
4)实践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实践材料归档:
(a)企事业单位实习
实践时间不少于12周,实习结束需提交的证明材料和考核资料包括:单位开具的实践证明,提交1份实践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并参加学科内组织的答辩。
(b)校内外科研实践
可根据论文所涉需的科研工作任务,或参与完成横纵向科研课题所需的研究工作(包括设计、制造加工、装配和测试调试等),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相关单位完成。要求工作时间不少于12周,提交完成科研实践的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并参加学科内组织的答辩。
(c)助教助管
助教助管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要有具体岗位职责,实践结束提交完成科研实践的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并参加学科内组织的答辩。
4、其它
除上述实践内容和要求外,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提出其它类别的专业实践申请,由导师和学科组讨论决定同意与否。无论哪种方式均需提交完成科研实践的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并参加学科内组织的答辩。
科研能力与水平
1、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
1)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
2)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的能力;
3)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
4)运用专门知识和理论进行算法设计(或工程方案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5)具有有关的系统设计(或实验设计)和工程实现(实施)的能力;
6)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有关软件的使用能力;
7)至少具备一门专业外语的熟练使用能力。
2、依照《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通过上述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具备较高的科研业务技能,在完成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协助指导教师完成一定的教学或科研任务。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1)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完成某项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必须由研究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多人合作研究的项目,论文应分别撰写,论文内容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共同合作部分应加以说明。
2)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硕士学位论文应按《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撰写。
4)硕士生撰写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认可,需提交研究论文进行预答辩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硕士生通过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且达到学位申请资格,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具体要求按《浙江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条例实施细则》执行。
2、质量要求
1)选题有现实针对性或理论价值;立论正确,方法科学,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逻辑严密,结构完整,思想理论和实现技术的阐述明确。
2)通篇内容要体现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的要求,能够准确地归纳和描述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能够体现本研究方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能够反映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3)字数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3万字以上),参考文献不能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能虚心接受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进行修改。
上文所述就是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基本学制为3年,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文化发展研究;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基本学制为3年,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文化发展研究;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0714 统计学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统计、大数据统计、现代金融统计;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方法、试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0714 统计学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统计、大数据统计、现代金融统计;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方法、试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