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温州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温州大学| 2023-12-08|7001

学科概述

温州大学于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硕士点设有能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材料与医药化学等研究方向,重点开展纳米材料化学、有机及分子药物化学、能源化学、生物与环境分析化学、应用高分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化学学科是温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历经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和“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建设,已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13所本科高校中唯一一个同时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前100的学科,也是该区域唯一申报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

化学学科建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中国轻工业制笔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7 个和省部级创新团队 3 支。近五年,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5 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 70 余项,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际电动车锂电池协会杰出研究奖等 7 项;发表 Nat.Commun.、Sci. Adv.、JACS 、Angew. Chem. Int. Ed等高质量论文 800 余篇,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25 篇,热点论文 4 篇,单篇最高被引超过 1200 次;主持制定高分子笔头的行业标准。 

化学学位点坚持立德树人,拥有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培养硕士生 1030 人,首届毕业生汤日元留校后在 Nature 上发表一作论文。近五年,硕士生一作发表 JACS、Angew.Chem.Int.Ed.等 SCI 论文 480 篇,生均 1.2 篇,20%以上攻读国内外名校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培养经费充足,奖学金 100%覆盖,一志愿报考率逐年提升,2020 年超过 85%,省外生源占 70%以上。建立了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培养新机制,获批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科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院所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 20 余名。

本学位点打造了碳能源国际会议、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绿色化学论坛两大品牌化会议平台,创办中国高起点新刊 Carbon Energy,获批国内公开发行 CN 号,汇集了崔屹、戴黎明、孙学良等全球碳能源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的 55 篇力作,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 

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从事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070300 化学一级学科研究方向

1、物理化学:光电催化、表界面化学、微纳结构材料物理化学、计算化学。

2、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药物合成、物理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不对称合成。

3、无机化学:LED材料、半导体材料化学、无机合成化学、功能配位化学、无机纳米、材料化学、超分子化学。

4、能源化学:碳基能源化学、可再生能源化学、能源化学机制、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利用、储能材料化学。

5、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功能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聚合物材料和加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6、分析化学:生物分析、电分析化学、色谱学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现代仪器分析。

培养特色

本学科是温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温州大学唯一进入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中之重建设的学科、“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建设和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根据学科的优势特色和国际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浙江省和温州市的相关产业,已凝练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能源化学等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无论在高端人才(包括长江、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省特级专家、省千、钱江学者等)和团队建设、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发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及奖项,还是在通过学科建设提升温州大学的学术声誉、促进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及科研平台建设与服务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对温州大学的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师资队伍情况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研究生267人,教师88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3.03:1。硕士生导师58人,研究生导师生师比4.6:1,专任教师中正高34人,副高32人,有博士学位80人(占91%)。

学术骨干中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海外特聘专家、省特级专家、省级海外特聘专家、钱江学者等各类人才。建有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与浙大联合)、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和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凝练了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能源化学等多个特色学科方向。

师资团队

1、物理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王舜,博导,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温莎大学博士后,省化学一流学科(A 类)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Carbon Energy 主编、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负责人。长期聚焦碳能源和催化科学研究,设计发展了系列多孔高密度碳基储能材料、无金属碳基电催化剂等,提出并揭示了杂原子掺杂碳储能的活性起源及锂硫电池中有机小分子的固硫新机制。先后主持 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 5 年主持 3 项),发表 JACS、 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等论文 130 余篇,ESI 高引论文 8 篇。获国际电动车锂电协会“杰出研究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等。

丁益宏,博导,日本岐阜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专家。长期致力于理论化学研究,建立了能有效研究中小尺寸团簇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的“全局势能面搜索”计算平台,发展异构体与过渡态搜索方法;针对非化学计量分子缺电子的特性,提出不同于传统“同夹板夹心”的新型团簇组装模式“杂夹板夹心”, 实现了对系列非化学计量分子的组装与稳定化。先后主持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 5 年主持 3 项),在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上发表 200 余篇论文。2007 年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指导两位学生论文分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有机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夏远志,博导,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学者,学位点负责人,化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将理论计算与有机合成紧密结合, 探索反应机理并开展合成设计,首次提出了经 RhIII/V催化循环的 C-H 活化机理,发展了新型 C-S 键构建等绿色合成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在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论文 90 余篇,被引 2800 余次。应邀与多个国内外著名高校学者合作,多次在国际计算金属有机化学研讨会等做学术报告,担任“2019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绿色化学国际论坛”、“2020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绿色化学国际研讨会”会议主席,获温州市“尊重教育突出贡献教师”。

张兴国,博导,美国 Scripps 研究所访问学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 人才”第三层次人选,浙江省化学会理事。近年来在有机合成、有机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提出了用合成砌块高效转化来合成三氟甲基杂环化合物的理念,以及用无机硫源替代恶臭的硫醇和硫酚合成含硫化合物的思路,为含氟、硫化合物的绿色高效合成提 供了新路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Org. Lett、Chem. Comm.等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 50 余篇,被引用 1000 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温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

徐清,博导,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别研究员(2004-2009)、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151 人才”第二层次。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化学研究,在醇的活化及应用领域首次提出接力机理,发展了多种绿色的醇 C-O 键活化新策略,扩展了醇活化理论, 在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 25 项, 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论文、年度优秀论文、高被引论文等;担任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 Chem. Rev.、Nat. Chem.等期刊的评审专家;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学术奖等;获江苏省企业双创人才、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市 580 海外精英等。

3、无机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向卫东,博导,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访问学者,科技部纳米科技重点专项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151 人才”重点层次人选。长期从事先进无机光电子材料的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无机纳米材料、量子点玻 璃材料、白光 LED、激光 LD 等光学材料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 1 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1 项等。授权发明专利 14 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5 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二区论文以上 68 篇。论文被引 2000 余次,H 指数 27。

杨小平,博导,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2002 年)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2003-2012 年)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浙江省“钱江学者”、浙江省特聘专家。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发展工作,涉及高核稀土配合物、稀土-有机聚合物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 物的构筑、光学性能、发光机制及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化学核心期刊上发表 100 多 篇 SCI 论文,包括 Angew. Chem. Int. Ed. 1 篇、J. Am. Chem. Soc. 6 篇、Coord. Chem. Rev. 1 篇,并在三部外文专著中撰写章节介绍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获教育部高等学 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能源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杨植,博导,迪肯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杰青”、省“万人”青年拔尖人才。致力于微纳结构碳在电化学储能、电催化等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发展了多种聚硫 离子转化调停剂系统及人工模拟酶,提出并揭示聚硫离子剪切机制及双控调节理论;设计并发展多种无金属杂原子(S、Se、I 等)掺杂碳基氧还原催化剂。先后主持 5 项国家自科基金、1 项省杰青;发表 SCI 论文 90 篇(第一/通讯 45 篇),它引 6000 次,H 因子 40,10 篇 ESI 高引、3 篇热点,通讯作者单篇最高引用 1200 余次,担任国际碳能源会议副主席,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报告 30 余次。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金辉乐,博导,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Carbon Energy 期刊管理编辑、Frontiers in Chemistry 期刊编委。长期致力于面向碳基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发展基于含氮杂环化合物与卤代共轭二烯间原位脱卤聚合实现高密度碳结构调控的新方法,揭示水性电解液高电压窗口储能新机制。先后主持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省基金及 4 项企业产 业化研发项目;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5 篇入选 ESI 高引论文,论文被引 1700 余次。多项研究 成果被全球科技媒体如 MaterialView、X-mol 等报道,并应邀为 Adv. Energy Mater.等撰写综述。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副主席,并在国际、国内会议等报告 10 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36 件,申 请国际 PCT 发明专利 2 件,参编教材 3 部。

5、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黄承哲,教授,国家海外特聘专家。2003.08获韩国的忠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04~2016.12韩国的LG 化学技术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先后担任首席研究员、中国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了以玉米等一年内可再生的植物为原料制成的聚乳酸替代PVC等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全球首次成功实现了聚乳酸基的地板、壁纸、汽车内饰件等产品的产业化,研发经费总额达2500多万美元,发表了60多项韩国专利和7项国际专利,荣获了2012年度韩国知识经济部的优秀新产品奖。

6、分析化学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王亚军,博导,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2-2012),国家海外青年特聘专家、浙江省高校领 军人才,Chinese. Chem. Lett.青年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无机孔材 料的合成及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提出无机介孔微球上聚合物封装思路,设计开发纳米马达用于药物递送;开辟了不对称表面性质的低维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功能化组装策略。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发表 SCI 论文 80 余篇, 被引 6100 余次,其中单篇被引 100 次以上的 20 篇(200 次以上的 6 篇),H 因子 41。获授权国 际发明专利 4 项,出版专著章节 2 部,先后三次应邀为 ACS 和 RSC 出版的化学期刊撰写综述。

上文所述就是温州大学化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温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温州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基本学制为3年,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文化发展研究;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基本学制为3年,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文化发展研究;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0714 统计学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统计、大数据统计、现代金融统计;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方法、试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18

2024.11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0714 统计学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统计、大数据统计、现代金融统计;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方法、试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