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控制工程
学科代码:085406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领域简介
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点围绕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检测技术等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以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行业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注重控制、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类学科交叉相关的理论、实验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重视学生专业理论教育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硕士学位点依托于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工程研究所、渔业节能研究所等一批研究平台;拥有电气控制、海洋工程与装备、检测技术、海洋新能源、物联网工程与技术等相关实验室和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控制工程、水下工程装备领域专门人才,承担科技部、国家海洋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市科委等课题多项,在海洋工程与装备、渔业智能化、海洋新能源、智能港口自动化、海洋遥感与监测等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 有较高工程素养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学位获 得者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电子信息领域控制工程方向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 相关规范,在机器人控制工程、新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渔业智能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检测 技术等方向具有独立负担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 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领域文献资料,具有较强听说和读写能力,具备瞄准 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国际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方向
085406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点紧密围绕海洋工程学科特色,重点面向海洋工程与装备、水产养殖工程、燃料电池技术、海洋新能源转换、智能港口自动化、海洋物联网工程、模式识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领域,开展相关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控制工程、新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渔业智能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机器人控制工程研究方向:面向机器人技术赋能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以海洋机器人领域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人机交互与系统集成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涵盖机器人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优化与研发。
2、新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研究方向:面向国家“双碳”能源战略,重点开展新能源电力变换-高功率密度动力系统、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揭示燃料电池的衰退机理,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状态估计、控制策略及健康管理的核心技术研究。
3、渔业智能化研究方向:面向国家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重点开展智能化水产养殖、水产品自动化加工和渔业捕捞等作业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涵盖原型产品的系统设计、优化与开发,以及渔业养殖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方向: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重点研究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与信息融合、智能港口自动化、海洋遥感与监测、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慧监控信息平台建设、 智能物流系统与优化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3年,如不能按期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毕业。硕士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年。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一般在上海海洋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在联合培养单位进行。
总体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24学分的课程学习以及必修环节(文献综述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共计32学分,并通过综合水平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后方可毕业;符合毕业条件并取得授予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等条件者可申请学位,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获硕士学位。
培养期间原则上实行以校内导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来自学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校外导师原则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优秀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而稳固的社会联系。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和调整个人培养计划, 指导业务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
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外语 A(英语口语)、第一外语 A(实用学术英语)、科技外语(电子信息);
2、领域学位课程:
1)机器人控制工程方向:综合自动化、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工程学院)、矩阵论、线性系统理论、机器人控制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实验、系统辨识与建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控制、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海洋物联网工程;
2)新能源与燃料电池技术方向:综合自动化、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工程学院)、矩阵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线性系统理论、机电系统控制实验、系统辨识与建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控制、机器视觉 与图像处理、机器人控制技术、海洋物联网工程;
3)渔业智能化方向:综合自动化、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工程学院)、矩阵论、海洋物联网工程、线性系统理论、机器人控制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实验、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系统辨识与建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智能控制;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综合自动化、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工程学院)、矩阵论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线性系统理论、机电系统控制实验、系统辨识与建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海洋物联网工程;
3、实践特色课程:学科研究进展课程(基)、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海洋工程与装备技术、渔业科学与工程、海洋新能源与控制技术;
4、选修课程:工程伦理学、导师研讨课程、现代检测技术、机械运动系统设计与实践、机器学习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水下作业装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嵌入式系统设计、最优控制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5、补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
培养环节和学分基本要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导师(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对所学课程、必修环节、内容要求、学位论文计划等做出具体规定,经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文献综述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所研究的方向,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阅读相关领域国内外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进行公开报告。文献综述撰写的具体要求详见《上海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文献综述管理实施办法》。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对拟选的课题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确定研究内容和范围,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挖掘创新点,撰写《硕士研究 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并进行公开报告,由专家评议小组进行考核,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细则》。
4、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依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个人培养计划,对研究生在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能力、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身心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5、专业实践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实践计划,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不少于1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可以是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科研实践、工程实践、产品设计、工艺研究、艺术创作、实际问题调研、活动组织(包括参加“全国研究生创新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等。专 业实践考核通过获得相应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最终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论文答辩。具体考核要求要求详见《上海海洋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管理规定》。
6、论文撰写及答辩
所有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达到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技术推广等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指导意义。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②对论文所有相关的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研究。
③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明确、实验设计或调查方法合理、数据资料真实、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
④学位论文逻辑清晰、文笔流畅,撰写符合《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⑤论文要针对生产及技术推广内容有一定的见解,具有应用价值或前景,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特的、切合实际的新见解。
⑥学位论文须经过专家评阅和公开的答辩,关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办法按照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进行,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授学位后抽检)。
7、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学院(学科)结合实际,在不低于细则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本学院(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上文所述就是上海海洋大学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上海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得授予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125200 公共管理MPA研究方向涵盖行政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土地评估与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得授予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125200 公共管理MPA研究方向涵盖行政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土地评估与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改革;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险与精算、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改革;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险与精算、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