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科名称:工业工程与管理
学科代码:125603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位级别:硕士学位
学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20年代(原工业管理)。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成立,隶属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是一门在工程学、管理科学等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面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型人才以及数据分析处理、优化决策等技术类人才。工业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业工程学科隶属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工业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生产与服务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产品工程等,近年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特色,工业工程建有多层次的研究机构和实验体系。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质协质量技术奖一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共4项。拥有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助理教授5人,客座等兼职教授12人。工业工程骨干课程实现全英文教学,并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及上海市教学成果。
20年来培养了本科生近千名、以及包括全国优博、上海优博等在内的硕士以及博士优秀毕业生近400人。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汽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金融、互联网等服务领域,和政府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工业工程建有多层次的研究机构和实验体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普渡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国际交流合作。专业紧密面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培养兼顾制造与服务业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工业工程学科。
培养目标
围绕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数理基础知识优秀、知识结构宽广,专业领域知识精通,创新能力强、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工程前沿领域专业人才,能胜任独立担任工业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
1、具有优秀的数理基础理论知识,深入的工业工程相关方向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
2、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具有应用理论和方法对相关专业方向工程与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本学科某一方向取得实践性研究成果;
4、至少精通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备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25603 工业工程与管理全日制专业硕士生采用全日制学习、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两周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
学制为二年半。未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申请批准后其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最长可以延期至三年半。
课程学习要求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课程总学分≥30学分,总学分上限为45学分。必须选择一门全英文课程。其中:选择GPA统计源的课程≥19学分,GPA≥2.7方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1、公共基础课程 6.5学分
a. MARX6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必修
b. MARX6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修
c. FL6001学术英语,2学分,必修
d. GE6001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1学分,必修,院系开课
e. GE6003 实验室安全教育,0.5学分,必修,院系开课
2、专业前沿课:GE8001专业实践,1学分,必修
3、专业基础课:
1)ME6564 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实践,6学分,必修
2)2门数学课:IE6101高等运筹学、IE6102高等统计学,6学分,必修
4、其余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 10.5学分
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英语、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实验室安全教育;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机构学、高等机械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现代控制理论、高等燃烧学、高等燃烧理论、高等传热传质学、高等传热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热力学、摩擦学与润滑理论、工程摩擦学导论、应用固体力学、弹塑性力学、金属塑性加工力学、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与应用、计算视觉及其智能化应用、测试原理传感器与系统、先进测试技术与仪器、高等工程流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高等振动理论、声学原理及计算方法、结构声学、转子动力学、机器人性能仿真与控制原理、现代机械设计学、机械电子学、塑性变形理论与数值模拟、误差分析与测试数据处理、智能控制技术、燃烧化学动力学、多相流理论与计算、湍流与传输理论、热辐射传热、微尺度流动与传热、多学科综合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热泵系统及应用、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汽车多能源管理与优化、研究实验技能、高等传输理论与化学反应工程;
3、专业前沿课程:学术报告会、工程实践I、工程实践Ⅱ、氢能与燃料电池、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能源装备与工业大数据分析、可再生合成燃料和碳中和动力技术前沿;
4、专业选修课程:高等结构动力学、气动声学、先进噪声控制技术、步行机器人机构学、弹塑性加工理论、微细制造、薄板成形理论及技术、超精密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技术、汽车控制工程、先进工程应用中的高温材料、先进激光诊断原理与技术、高等测试技术、计算燃烧学、叶轮机械气动力学、计算材料热物理、湍流两相流动的模化与数值仿真、煤粉燃烧与气化理论、微细颗粒动力学、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制冷低温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制冷空调系统的仿真优化与控制、能源清洁与梯级利用、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先进动力循环分析、新能源系统、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利用、内燃机电控技术、内燃机性能仿真与优化、先进空气动力学测量技术基础与实践、先进能源材料导论、能源电化学基础、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前沿技术、多尺度建模理论与方法、可穿戴式系统、汽车动力学与控制、可压缩空气动力学、碳源碳汇与碳中和、智慧城市能源系统人工智能。
培养过程要求
1、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起开题。开题报告要求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并由导师组织3~5位教授加以审核。
2、年度报告(论文中期考核):
在开题报告完成后,第四学期。由硕士生本人提交、导师给出评语、学科、学院审核。年度报告的形式也可以结合学术讨论会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年度报告的内容含:1)已完成的论文工作、阶段性成果。2)下一步工作内容、拟发表论文计划等。3)导师对已有工作的评价、以后工作的估计和指导。
3、论文答辩:
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后完成。论文答辩由一级学科统一组织,各一级学科推举后15%的同学到学院层面上进行二次答辩。
4、实践实习环节:
本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生需要完成1个学分GE8001《专业实践》、6个学分社会实践课程(机械大学科的ME6562《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或动力大学科的PE6540《复杂动力系统设计与实践》)。
在第一学年的暑期(夏季学期)统一安排。模式分为: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基地二种模式。大部分学生参加校内平台的项目式课程学习,少部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实习完成课程学习。
参与校内平台的项目式课程学习,学生需通过小组合作,进行3-4个月的项目实践与相关知识学习,完成实物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最终完成完整的原型机。同时参与学院组织的企业资深专家讲座,拓展视野。课程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到夏季学期结束时终止。
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学习,学生需参与企业不定期的内部培训与讲座,并在第一年的夏季学期完成企业实习,实习期限根据情况时长不等。
学术成果要求
对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如下:
1、每位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或录用至少一篇论文,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2、发表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大名义发表。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2、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使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4~5万。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12部分,依次为封面、题名页、扉页、摘要、目录、符号说明(非必须)、正文、参考文献、注释(非必须)、附录(非必须)、致谢、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上文所述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得授予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125200 公共管理MPA研究方向涵盖行政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土地评估与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于2011年获得授予权,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结构合理、水平上乘的师资队伍。125200 公共管理MPA研究方向涵盖行政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土地评估与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改革;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险与精算、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
14
2024.11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学制三年,学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改革;120404 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险与精算、社区公共服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