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

上海海事大学| 2021-12-22|15812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现主要涉及日语语言学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均具有日本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化研究、日语语法学概论、高级阅读与论文写作、日语语用学、日本近现代文学、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语语法专题研究、文化语言学、日本近现代文学理论、日汉翻译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基础、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门类是外国语言文学的其中之一。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在既注重反映专业基础的培养外,如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语法学概论、日本文化研究等,同时又尽可能反映本专业课程的一些特色,如日语语用学、文化语言学及日汉语言对比研究等。

培养目标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我国日语教学与研究部门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吸收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教育、科技、国际交流服务。

2、系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相关的问题,并在学位论文中体现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备用日语从事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的实际能力。

3、掌握一种第二外语,不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参考书籍或其它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汉译能力。

4、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凡修满30学分,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上述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语言学:本方向的宗旨是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了解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分析解决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语法学研究、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汉翻译研究、日语语用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等方面。

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外语

学位基础课: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化研究、日语语法学概论、高级阅读与论文写作

专业学位课:日语语用学、日本近现代文学、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语语法专题研究

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日本近现代文学理论、日汉翻译研究、应用语言学(日语)、第二语言习得基础、认知语言学(日语)、汉语言文化、古代汉语

注: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修满30个学分,并完成培养计划中其他必修环节的全部内容,方可进入论文阶段,申请论文答辩。

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完成若干门课程的学期论文并悉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写作,研究生逐步具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对相关课题开展理论性探讨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将组织安排日语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会议口译、文件翻译和上海市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志愿者工作,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日语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等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上海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势明显,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华数集团、网易、科大讯飞和电魂网络等行业头部企业建有深度合作关系。0854 电子信息研究方向:1、智能媒体与交互;2、视听媒体处理与传播;3、光电信息与演艺工程。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势明显,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华数集团、网易、科大讯飞和电魂网络等行业头部企业建有深度合作关系。0854 电子信息研究方向:1、智能媒体与交互;2、视听媒体处理与传播;3、光电信息与演艺工程。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MLIS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MLIS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服务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践行“数字信管、赋能传媒”人才培养理念,125500 图书情报研究方向:1、信息资源与数字文化内容管理;2、情报分析与新媒体大数据管理;3、知识服务与公共文化管理。

26

2024.11

浙江传媒学院MLIS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MLIS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服务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践行“数字信管、赋能传媒”人才培养理念,125500 图书情报研究方向:1、信息资源与数字文化内容管理;2、情报分析与新媒体大数据管理;3、知识服务与公共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