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培管理学院 专注人才成长发展

宁波大学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介绍

宁波大学| 2022-08-20|10963

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获评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1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5年入选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和省重点建设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学位点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光电子学、固体电子物理5个学科方向。

070200 物理学一级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7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市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2人。目前,学院在高压物理、非线性物理、计算物理、光电子及光伏材料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做出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在Phys. Rev. Lett.、Nat.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1、理论物理

该方向以量子场论、非线性科学等国际前沿课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灾害天气、气候中的数学问题,场论(弦论、引力、宇宙学等),低维强关联系统,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及相关代数等规律的研究,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服务社会的目的。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基金”、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方向负责人楼森岳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曾任Commun. Theor. Phys.和Chin. Phys. Lett. 编委,现任Part. Diff. Eq. Appl. Math. 编委;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连续7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前五名。

现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与数学物理。(2)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3)引力理论与量子宇宙学。(4)量子关联物质。

2、凝聚态物理

该方向主要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结构间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方向负责人段香梅,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客座研究员、中国计算材料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物理学会理事,荣获2019年宁波市首批“四有”好老师,2020年宁波大学“最美教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意大利材料物理研究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工作多年。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和量子模拟进行材料改性设计与和理论预测。与国内相关的研究组及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地的一流研究团体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项目等。在Appl. Phys. Lett.,Phys. Rev. B等国际高级别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现有4个研究方向:(1)高压物理;(2)软凝聚态物理:聚电解质体系自组装、纳米药物结构、胶体动力学;(3)计算凝聚态物理:关联电子系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新型高温超导体的理论预测,低维体系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4)纳米材料与器件:高介电常数复合薄膜,低维极性材料的物理效应与应用,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材料等。

3、光学

目前该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建有设备总值近600万元的实验室。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8人。方向负责人楼慈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的制备及其中的光动力学过程研究,同时研究缺陷晶格在全光器件中的潜在性应用;近年又在矢量光场调控方面开展了比较好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外包括物理类顶尖杂志Phys.Rev.Lett.和光学类顶尖杂志Opt. Lett.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和参与发表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论文三十余篇。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项,主要参与国家973计划两项;获2007年中国重要光学成果奖,饶毓泰基础光学二等奖。梁先庭教授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与电荷传输机理、生物质实验光谱的理论重构与解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论文60余篇,是全国量子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与光电子分会委员(专家)。徐华副教授,从事超构材料研究,围绕柔性超构材料制备、微纳光学结构设计及应用,系统开展了超构材料和微纳结构在可见、红外乃至太赫兹波段的应用和仿生研究,迄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和在研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汤世伟副教授主要从事电磁特异介质和微纳米光学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特异介质对光和电磁波相位、振幅、偏振、频率等性质的调控研究,特异介质的有效媒质理论和应用研究,特异介质在非线性光学和谐振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经在Adv. Mater.,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6篇。

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2)微纳光学加工;(3)薄膜光学;(4)光学超材料;(5)原子与分子光谱;(6)矢量光场调控;(7)光机械系统中的量子效应;(8)液晶光学。

4、光电子学

该方向主要研究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微纳光电子学理论与应用。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7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其中,光电子技术方向有设备总值近800万元的实验室,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以宁波市光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总价值1000多万的设备可用于研究和产品开发。

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人、讲师2人。方向负责人周骏教授,在光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杂志Opt. Lett.,Appl. Phys. Lett. 等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和宁波市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等多项,2009年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姜涛副教授从事光电子材料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科技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Nanoscale,Analyst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顾辰杰副教授博士从事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在国际高水平杂志如如Nanoscale,Analyst,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发表论文多篇。

现有4个研究方向:(1)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与特性测量;(2)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半导体COMS器件设计、制备与特性测量;(3)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生物物理学、生物光学传感检测技术、生物光子传感器设计及其产品开发;(4)微纳光电子学: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原理、设计与微纳制备技术研究。

5、固体电子物理

该方向主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固体电子物理基础知识又具备在固体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该方向主要研究电子(或空穴)在固体材料和器件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固体电子材料(特别是新型固体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固体电子器件(尤其是新型固体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7项,以及人才工程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计480万元。本学位点团队近五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光电子技术方向有设备总值近800万元的实验室,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以宁波市光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总价值1000多万的设备可用于研究和产品开发。

现有教授和研究员7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方向负责人胡子阳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是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制备和相关物理机理的研究;已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省和市级别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Appl. Phys.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他引超过2千多次。高淼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各一项,近年来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B,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罗来慧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近年来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J. Mater. Chem. C, Appl. Phys. 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张京教授主持科研课题多项包括国家自然和省科学基金各1项,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性能、稳定性与机理方面共发表 SCI 论文 4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 Adv. Energy. Mater.等知名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7 篇。

现有如下3个研究方向:(1)低维结构材料与纳米电子器件:研究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石墨烯、以及纳米线中的电子输运性质。(2)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研究能带调控理论以期提高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研究薄膜制备技术及与之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界观尺度电荷转移及其传输机制。(3)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新型介电材料、压电陶瓷、铁电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方法,并探索其在电子材料元器件方面的应用。

上文所述就是宁波大学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宁波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宁波在职研究生学位在线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程:高等内燃机原理、流体机械内部涡激振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多相反应流体动力学、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气液燃烧理论与工程应用。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程:高等内燃机原理、流体机械内部涡激振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多相反应流体动力学、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气液燃烧理论与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