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是福建省心理学科唯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衔接完整的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科团队,为福建省心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直是福建省心理学教学、科研、服务的核心学术团队。
发展历史
徐君藩教授、赖昌贵教授、杨尔衢教授、程利国教授、连榕教授先后成为解放后福建省心理学会的历任和现任理事长。1986年以赖昌贵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获得教育心理学硕士授权点,是福建省心理学科第一个硕士点。以连榕教授为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得福建省心理学科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福建省心理学科第一个博士授权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前唯一)、2010年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2年获得福建省心理学科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唯一);2000年在我校开设了福建省第一个心理学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0402 心理学一级学科共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有3位教师被中国心理学会认定为“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1人,中国心理学会各分会理事6人;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1人;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秘书长1人。
该学科已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福建省哲学社科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2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首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
科学研究
近5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3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Cognition》、《Assessmen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项,其中高校人文社科奖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1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2项。
人才培养
1、本科生教学:2000年开设了福建省第一个心理学本科专业,2017年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现建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教育心理学”于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学第一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心理学本科专业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学第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心理学本科教学实验室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学第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心理学本科专业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学第一个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被评为福建省心理学第一个省级教学团队。
2、研究生教学:
(1)博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心理与教师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等,学科带头人为连榕教授。
(2)硕士点:①基础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测量、认知与学习等,学科带头人为叶一舵教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心理与教师心理、学校心理咨询、认知与学习、发展心理等,学科带头人为连榕教授。③应用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认知与精神健康、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心理、员工心理援助(EAP)等,学科带头人为严由伟教授。
服务社会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科与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警察司法部门等建立了众多密切的联系,教师们通过讲座、合作研究、成果应用、建立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主动服务于我省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心理学的需求。
上文所述就是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学术学位学科的相关介绍,欢迎广大学员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深造,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更多报考信息请咨询亚培研学研究生培训老师。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程:高等内燃机原理、流体机械内部涡激振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多相反应流体动力学、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气液燃烧理论与工程应用。
08
2024.11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程:高等内燃机原理、流体机械内部涡激振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多相反应流体动力学、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气液燃烧理论与工程应用。